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11

[课件] 元曲的修辞美(双关 )

[复制链接]

1798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18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曲的修辞美(双关 )
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①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本句“晴”与“情”谐音。“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②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红楼梦》)
“雪”与“薛”谐音,指薛宝钗,“林”指林黛玉。
③朱淑真《秋夜》: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第三句中“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1798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18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④〔双调•水仙子〕怨风情
元·乔吉
眼前花怎得接连枝,眉上锁新教配钥匙,描笔儿勾销了伤春事。闷葫芦铰断线儿,锦鸳鸯别对了个雄雌。野蜂儿难寻觅,蝎虎儿干害死,蚕蛹儿毕罢了相思。
此曲描写的是一位失恋的女子,表面怨的是风情,实际是对爱情已经绝望。
全曲多处使用博喻和双关的修辞手法,侧面烘托和演染了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作者用一个反问开篇,“眼中花” 明显是主人公幻想出来的,不能“接连枝”就成了必然。进而整日眉头紧锁,作者用解开眉锁的钥匙比喻主人公开怀的方法,“新教" 即表明了曲中人尚未找到开怀之法,深深的绝望让女子想方设法试图了结这种愁绪,于是便付之于笔,用哀怨的文字勾销那相思的感情债。
用“网葫芦儿” 比喻主人公内心对这爱情的千万疑问和不解,“饺断”是暗喻对方已经和她失去了联络,这时不免胡乱猜想,“他” 是否已移情别恋,那一边是音信全无。女主人公将意中男子比作“野蜂儿”, 既然“野”就会心思向外,踪影难寻,又将自己比作“蝎虎儿”,暗喻自己就像壁虎一样天天守在楼中,终日苦苦等待,这里把情人的放荡和曲中人为其坚守节操的行为进行对比。“干害光”点明曲中人意识到自己这样的相思只会白白地害死自己。
最后一句,作者运用了谐音假借“思”为“丝”,用歇后语将词义进行转换,一语双关,表明主人公痛定思痛, 进而决定“罢了相思”
整首大量采用俗语口语人曲,摈除典故和藻采,以本色出之,使这位女子声口毕肖,生动传神,尤能展现元代散曲质朴通俗的特点。曲中每句皆用比喻,形象得体,语言活泼俏皮,清爽洒脱,风格迥别于赋体小令和清丽之曲,曲子所借用的事物都是民间最常见的,使整首曲子带上了浓郁的民歌色彩,语言运用上又推陈出新,可以称作元散曲的代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8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18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2.语意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现象,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⑤《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⑦“丞相做事业,专靠黄菜叶。一朝秋风起,干鳖!”表面上指黄菜叶,实指丞相所信用的三个坏人:黄敬夫、蔡彦文、叶得新。
⑧〔正宫•绿么遍〕自述
元·乔吉
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
此曲是乔吉的自述,一生末仕,浪迹江湖,生活清贫潦倒。这篇述志的作品,体现了作者豁达豪放。但是这种豁达豪放,略显被动,让人不免心酸。作品中更多的是随境自适的情调,然而却非浅薄轻狂。而他确实也是一位不遇于时,将一生才力倾注于曲的落魄文人。
曲中“批风抹月”一词,有吟风弄月之意,在元代又有比喻男女情爱的意思。此处一语双关,既能吟诗作赋,也指作者在秦楼楚管里讨生活的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8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18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2.语意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现象,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⑤《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⑦“丞相做事业,专靠黄菜叶。一朝秋风起,干鳖!”表面上指黄菜叶,实指丞相所信用的三个坏人:黄敬夫、蔡彦文、叶得新。
⑧〔正宫•绿么遍〕自述
元·乔吉
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
此曲是乔吉的自述,一生末仕,浪迹江湖,生活清贫潦倒。这篇述志的作品,体现了作者豁达豪放。但是这种豁达豪放,略显被动,让人不免心酸。作品中更多的是随境自适的情调,然而却非浅薄轻狂。而他确实也是一位不遇于时,将一生才力倾注于曲的落魄文人。
曲中“批风抹月”一词,有吟风弄月之意,在元代又有比喻男女情爱的意思。此处一语双关,既能吟诗作赋,也指作者在秦楼楚管里讨生活的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8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18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⑨〔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元·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栏干,数尽啼鸦。
这是一首表现当时南方农村贫穷景况的小令。荆溪是江苏南部流经宜兴通往太湖的一条河,“即事”是作者途经荆溪即目所见有感而作。荆溪自古便有种梅花的习俗,作者慕名而来,却连梅花的影子都没看到,用失望的心情写下这首曲子。
曲中“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一语双关,既是描绘寺庙与府衙的萧瑟破败,又是在讽刺治理此地的官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8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18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⑩〔正宫•醉太平〕叹世
元·张可久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
此曲辛辣嘲讽元朝末年世风混浊、官场黑暗,可谓入木三分。作者揭露金钱在主宰着人,锈蚀着人的良心,世道像一盆面糊,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即便纯洁的人掉进这盆里也必然同流合污。作文章的不过为了谋取钱财,有钱财的人并不把文章放眼里;守规矩的人家为了挣钱,竟让女儿卖身;清廉的官吏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们只得装糊涂,因为在官场上越是糊涂越能坐稳自己的交椅。作者一会儿巧用比喻,一会儿直面抨击,或冷嘲,或热讽,就像针灸的高手,针针扎到元王朝吏治昏黑、社会良心泯灭、公道无存的要害上。这说明身处下僚的张可久对社会弊端持有清醒的认识,对现实强烈不满。
曲中“葫芦提倒稳”一语双关,“葫芦提”是元人称“糊涂”的习语,而它在此处又似可解作提着酒葫芦。诗人挽澜无方,国天乏术,只能借酒图醉装呆,反倒觉得稳便。这是激愤的反语加重了全曲峻冷的韵味。
元散曲中的愤世、警世之作,白眼向人,不仅感情激切犀利,在语言上也往往表现出冷峻、峭严的倾向。本篇就是具有这种语言风格的名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巴蜀辞赋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850
发表于 2023-5-2 23: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8759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巴蜀辞赋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988
发表于 2023-5-3 20: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老师,拜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8759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巴蜀辞赋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988
发表于 2023-5-3 20: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老师,拜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5 16: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