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5|回复: 0

【月旦诗评】版稿件推荐帖(5)

[复制链接]

1679

主题

5万

回帖

1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14590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3-18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嶺 于 2015-5-5 16:49 编辑

    化谷金青
    王崇庆气势雄浑韵味隽
    何为好诗?如何评定?历来众说纷纭标准万千。明代的后七子领袖人物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诗)贵体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味贵隽永。”当代诗词名家袁行霈教授说“体、志、气、韵,可以作为我们评价欣赏诗文的标准。”近日我读到了湖北监利诗人王崇庆先生的一束诗词,觉得其气势雄浑,韵味也隽永,想到了袁教授说到的这段话,于是想撰写一小文谈其感受。
    王先生的诗词颇有气势,真情充溢诗词的字里行间。先生有首《贺新郎·海峡两岸情》,其上阕曰:
    往事那堪说,恨年年,一湾浅水,叫人愁绝。父母呻吟妻女泪,夜夜魂牵梦曳。添作了、满头堆雪。欲罢不能亲难近,日月潭,总映秦时月。谁解我,愁肠结?
    对于那段远去的历史,现今的人们早已淡忘了,青年人更不知是何事了。但是,作为过来人和身经者,长达40年的两岸对峙,亲人音讯不通,且由此生出种种苦难,至今还令人抚膺长叹。诗人是否有亲人在那边不必问,但他所写却是那代人的深痛,“父母呻吟妻女泪,夜夜魂牵梦曳”,日不敢提,梦中依稀,“叫人愁绝”,年月飞度“满头堆雪”,这是我们民族的一段苦史!诗人以沉痛之语抒悲怆之情,“一湾浅水,叫人愁绝”,然而所隔所忌仅仅是“一湾浅水”吗?未尽之意何须说也。
    如果说上词充溢的只是悲怆情怀,气势似还未大显,那么且看它篇。诗人虽然已是“满头堆雪”之人,但仍然气势恢宏直干牛斗,情洒山河。诗人“寻诗山东烟台,看风浪起舞”,展现在面前的是“飒爽飚至,看云翻雾涌,星逃天晦。鼍怒蛟狂鱼击鼓,潮涌雷轰波沸。鸥燕冲天,洪涛卷雪,浪作琉璃碎。惊涛裂岸,吼哮安许龙睡?”(《念奴娇·山东烟台山望海》)诗人激情迸发,挥如椽之笔掷铿锵之字,用“飚”写其风,用“翻、涌”状其雾,用“裂”比其涛声,用“吼哮”形容其波涛气势,如雷霆磅礴,如蛟龙翻腾,形象生动气势雄浑,一展心中久蓄之才气。袁教授说,“气是作家平时的思想境界和创作时的精神准备,气以雄浑为贵”,先生此刻一吐,吐的是“平时的思想境界”,也是此时的激荡情怀。诗必有其“气”,而气以“雄浑为贵”,诗界老前辈臧克家先生曾云:“当今诗人应当有盛世诗人的胸怀和气魄,有盛世诗人的时代风格和精神状态。”王先生可说正有这种盛世情怀,他的诗词也就可以说已给当代宏大的诗歌交响乐增添了几个悦耳的音符。
    当然诗词最讲究的还是意境韵致,常言格律易守意境难寻,而隽永的韵致就更难于创造了。诗人王崇庆先生用情于诗,“捞利无心,寻诗有梦”(《念奴娇·山东烟台山望海》),而且“热肠难冷。啸傲江湖,兴来作诗艇”(《齐天乐·游济南城千佛山》),“梦成霞蔚”,也确实写出了一些好诗词,他的诗词都有鲜明的意象意境,有些还有韵外之意耐人寻味。如《暮山溪·山茶花》引言曰“惜花常怕花开早,何况隆冬天气”,其下阕云“夕阳下矣,暗把寒风恨。举烛照红妆,恐明日,妆残吹尽。对看无语,脉脉暗香流。风瑟瑟,霜凛凛,不忍花儿问。”诗人怜芳惜红,“举烛照红妆”,情同古之文人雅士,然而诗人怜惜的仅仅是应时而开应时而谢的花卉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诗人之意当远大于这残芳蔫朵了。诗人常“缘于事,生于情,托于物,韵味蕴藉”,如元宵观孔明灯本是今之常事,诗人却因“花炮喧城思绪远”,联想到当今世界,发出“干戈四海几时宁”的浩问,引人深思共鸣。在回味数学教学中,诗人曰“不等式排官位大,同心圆作事常成。并肩友走平行线,恋爱岂作三角形”,然而现实中违悖这些数学公式的人事太多了,作者愤世嫉俗、痛斥丑类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还用明说吗?这就是诗味、韵味。“韵味贵隽永”,我不能说王先生的诗味、韵味、语外之意已达“令人回味无穷”的境界,但是可以说已近这种境界了。先生“捞利无心,寻诗有梦”、“梦成霞蔚”,其诗词气势雄浑韵味隽,“多次获得全国诗词大赛奖”(自介),应当说梦已成霞蔚,可钦可佩。我不才然好洒文墨,写了不少评文。我不屑于一味歌颂,不轻易为我所评所点之人和其作拔高,我只是想张扬其闪光点,或曰导引寄望其努力处。对于王先生亦如是。“体、志、气、韵四字”诚然是撰文写诗之圭臬,望先生留意焉。

    张刚毅
    相映成趣 各具魅力
    ——关于君山的三首诗的比较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地位正好对着岳阳楼。
    这三首诗都是写洞庭湖和君山的,都巧用比喻,各有特色,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比较阅读,趣味盎然。
    刘禹锡和雍陶这两位唐代诗人都写风平浪静中的湖光山色,而宋代诗人黄庭坚,则是写洞庭湖风雨中的光景。由于时令不同,看到的湖光迥异。刘诗把洞庭湖比作未经风“磨” 的镜子和白银盘,雍诗也把洞庭湖比作镜子。两首诗都写到了月光。刘诗描绘了秋夜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雍诗则从君山的倒影落笔,写出了湖山的色彩。黄诗是在“满川风雨”(“川” 这里指湖)中“望君山” 。风雨大作,浪涛翻滚,诗人眼中的湖面是“银山堆”, 把浪涛比作山堆般的白银,其轻松愉快的心境跃然纸上。
    三首诗都想象丰富,极具魅力。特别是雍诗和黄诗都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兼备。雍诗中的君山是“一螺青黛镜中心”, 把倒映湖中的山比作仙女青黛色的螺髻;黄诗中的君山是“绾结湘娥十二鬟”, 把君山比作仙女的发髻。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都用仙女发髻作比,使读者遐想联翩。仙女尚迷恋君山,君山之美自不待言;而君山又象仙女的发髻,其美也就妙不可言。而刘诗中的君山则是“白银盘里一青螺”, 与雍诗一样,也巧妙地以“螺” 作比,将银辉下的君山比喻为银盘中的青螺,有形有色,有背景衬托,君山的美便突现于读者面前。
   
    程旭
    真情实感  跃然纸上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用语言表达心声,交流思想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和洗礼,逐步形成一种文学形式而跃上文化领域。因此在唐宋以来,吟诗作赋成了文化人有学识和修养的象征。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格律诗词在中国不只是一种审美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完美体现了汉语音韵之美,成为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特质的艺术形式之一。但格律诗词写作的传承曾一度被严重忽略了,在文化在繁荣、大发展的今天,格律诗词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各地,专业诗人、业余诗人、网络诗人纷纷脱颖而出。
我与巫富才原是同事,在马铺小学教书时,他是我的教务主任。今年暑期他说他想出一本诗集,并将诗稿交给我,想让我为这本诗集写点什么,我当时满口答应了,但由于手头上的事情太多,断断续续地将诗稿反复读了几遍。总的印象是:这本集子始终紧扣时代的脉博,以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亲友、热爱山河为主轴,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在这里,我具体地谈谈读后心得。
    一、关心社会,情带诗行。在社会学中,社会指的是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通过交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它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是由人群组成一定的文化模式组织起来的。中国是一个以诗文化彪炳于世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而又优秀的诗文化传统。历朝历代所有诗的诞生都与社会、生活分不开的。热爱社会是公民履行义务的高度体现。如:《贺镇小教学楼落成》:“扩修镇小树高标,百年兴教育新苗。满园桃李迎春笑,万紫千红分外娇。”表达了诗人对镇小教学楼落成的赞美和喜悦之情。再如:《三峡截流》:“计划而今竟截流,千条峡水一湖收。向来五月梅花汛,今日低头人不愁。”关注时代热点与焦点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属性。这首诗朴实清新,主题鲜明,富有时代气息。
    二、热爱生活,豪情满怀。生活是人生中最主要的部分,每个人都要生活,都必须经历,富贫贵贱都有自己的生活。生活有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我觉得这些都是诗词素材。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集中的《心得》:“天天勤锻炼,白米三餐饭。家里喜妻贤,心宽身体健。”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事夸饰,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再如《抒怀》:“安得列病喜心头,观景登山任我游。学赋拜师歌盛世,品茶漫步乐悠悠。”热爱生活,闲逸之情跃然纸上!
    三、颂友歌亲,情不自禁。所谓亲,即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如伴侣、父母、儿子女儿、兄弟姐妹都是自己最亲的人。从广义来讲,父母的亲人,伴侣的亲人,兄弟姐妹的亲人也是自己的亲人,所以这样衍生下去,人类就是一家人。所谓友,是指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为了增进见识,提高自我而互相帮助的情感。如同学、同事、上级、下级、朋友等等。诗人以人文关怀为主,发扬中国的传统美德,抓住亲情、友情在生活中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通过诗语言情不自禁体现出来。如《喜得外孙》:“两家亲戚喜空前,喜得孙儿是小男。白胖惹人亲且爱,真情真爱意绵绵。”喜得外孙的那种真挚的感情,亲切而又自然。质朴的语言让人感动,让人难以忘情。再如《赠王汝芳老书记》:“深谋远虑传四方扬,不建礼堂建学堂。恩泽惠民人共颂,英明一世永流芳。”诗人直陈朋友远见卓识,抒发了钦佩、赞颂之情。
    四、托物寄兴,情景交融。祖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更有无数令人神往的山河。那雄伟壮丽的山峰,那特别新鲜的空气,让人觉得幽雅宁静,仿佛置身于无声世界。许多大江大河,几千年流淌奔涌,几万年生生不息,她是一种图腾和象征。她们是我们的母亲,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祖国的名山大川,孕育了中华民族,养育了华夏儿女!这些可能是诗人热爱山河的原故吧!如《黄山观日出》:“结伴五更观日出,盘旋十八到山巅。东方遥望如银白,冉冉红球跃世间。”头两句描写观日出的时间和地点,后两句描绘日出时景色,形象生动。全诗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再如《鄂黄大桥合拢》:“鄂黄桥架古城头,恰似飞虹锁二州。经济腾飞夸特色,隔江天堑变通途。”前两句写景,视野开阔,景象壮丽,气势豪迈!末句扣题,第三句却跳脱于景象之外,进行议论,使得全诗境界得以提升!
    总的言之,这本集子,情真、质朴、自然。但由于我的天分所限,眼低手拙,对于作者诗作的品赏,还是留给读者去评议。付梓前,我有幸先睹为快,获益多多。最后,笔者以一首小诗祝贺这本集子顺利出版:
一卷真情意韵浓,言辞朴实话行踪。
人间万象书中现,景里千形笔下同。
敲律抒怀随口出,吟花咏草用心从。
云舒云卷春常在,进取人生唱大风。

    郭亚军
    田园诗里多情趣
    崇尚田园生活古来有之。古时候的一些名人逸士因入仕而劳苦因出仕而忧郁,使之向往田园生活而寄托田园以诗情言志藉风光忘忧,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田园名篇;而现代的人们在喧嚣而浮躁的都市生活久了亦十分期盼田园生活的那份宁静恬淡,于是也托诗言情借赋言志,从而也出现了大批的新田园诗人和一些优秀的诗篇。当然,如今的田园诗词更侧重的是“三农”题材,反映“三农”新政策新举措给新农村带来的新变化新契机,或赞美或讴歌,或鞭挞或针砭,或颂扬或忧怀。
    我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古代,不用去知道入仕出仕之艰辛,自然也就无法去体会那些政客骚人们的痛苦,少了许多忧郁和折磨。我还庆幸自己并不是生活在现代的大都市,那些极度的喧嚣和浮躁于我相隔甚远,甚至以我的淡泊情怀也是不愿意去聆听喧嚣置身浮躁的。当然我也并没有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些新事物新发展的了解甚微,只是由于生活在城市的边缘看上去离田园很近,故而偶尔创作几首田园诗,但那只是对生活的一些记述对现象的一些描写,或者是对美好的一种向往,抑或是对丑陋的一种针砭。这些应该还很难称其为新田园诗词。
    在我看来,田园诗词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内涵十分广泛,而形式却是多种多样。它既涵盖了以农村生活题材为背景的诗词,包括以自然风景入题描写的诗歌,以山乡景物为依托的诗歌;同时也包含了以名士隐居为生活题材创作的诗词;更包含以军旅生涯边塞生活或者硝烟气息为素材的诗词歌赋。但它主要是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诗词和以山乡景物为依托而与农事有关的诗歌。现代田园诗词则是以紧跟时代、顺应潮流、歌颂“三农”为主题而创作诗歌。不言而喻,当代新田园诗词更加丰富了中华田园诗词宝库。
在古代诗人中,如陶渊明的诗作大都是以隐居生活为题材反映出一种逍遥自在不受羁绊恬静的自由生活的向往。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往往与军旅和边塞生活相关。但无论怎样,这类诗词都以自己独特的美感而吸引读者,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我所写的一些田园诗词,自认为比较贴近生活意在记述现象,期盼悠闲,向往逍遥。这与“三农”题材或许有一些差距。但仔细想来如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富裕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无不思想摒弃喧嚣期盼一种悠闲的时光,对那些不良现象也是深恶痛绝,可一些人却并未引以为戒,相反从某种角度看还滋长了那些不正之风,没有自觉地去“照镜子、正衣冠”。而对这些现象要进行较好的描述也正需要贴近生活才能发现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才能反映出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的新风貌,从而使人们向往的悠闲生活更为实在,期盼的回归自然自由逍遥的生活更加接近。
    对于诗词创作,我一向本着轻松愉悦悠闲自得随情而就的态度去写作,因而写出来的诗词也就表现得很稚嫩和不成熟,娱情的成分相对多了一些。比如我在一次垂钓中看到同池垂钓的一位老者在挥扯渔竿时因用力过猛而甩断渔竿的情景,觉得十分有趣,而他本人也是乐不自禁未见忧愁。他又拿出一套新的渔具继续着垂钓,那种快乐劲是一般人无法享受到的。于是我写了这么几句:“晴波热浪荡微澜,钓叟池边撒饵欢。折断渔竿何足惜?惟图乐趣聚毫端。”这样一首看来很直白的绝句却很能反映出新农村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渔塘的鱼儿肥硕农民的生活富庶,由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其心态也越来越平和了。又比如我在一次休假的时候去三角山住了几天,那里风景怡人气候凉爽人文浓郁,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那里层峦叠嶂翠漫丘壑,有奇松异石清泉瀑布,能朝观日出暮看骤雨,且竹海森林宛然幽境;那里也能读书赋诗弹琴围棋,一概的文人雅事都可集于此山。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怎能不比神仙还要快活呢?我当即写下了一首《山居》:“晓起闻啼鹃,暮归隐狼烟。松风吹竹影,淡月照清眠。慢有闲情趣,恭无雅赋篇。山居棋一局,快活比神仙。”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改变,田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工畜力,男耕女织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经为现代农业,新式农民所取代。在我看来,田园诗词的写作题材便更为广泛了。比如在现代人们的旅游生活丰富了,不少诗人在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以山水风景,民俗风情为题材,写出了不少寄景抒怀的作品,其中有一些是反映田园生活的作品。我也崇高此道乐此不疲,常以旅游的方式纪录着生活,当然也有一些专门参与农业采风的活动,主要是颂扬新农村的变化和党的惠农政策。我在参观了团风县黄湖新区后写了一首《南乡子·访团风县黄湖移民新区感赋》:“曾作少陵愁,缕缕悲情眼底浮。背井离乡多舛运,焦惆。立命安身何处留?    汉水怨声流,幸得黄湖一脉收。亭榭园居临网带,悠悠。靥面春风溢满楼。”全词表现了郧县因南水北调工程的需要而大批村民背井离乡,不知身系何处,惴惴不安地移民到团风县黄湖区,团风县委县政府为其建成的黄湖新村,解决了移民的后顾之忧,最终人人笑逐颜开的生活画面。我的田园诗中也有反映农民疾苦的诗句,如有一首《减兰》是这样写的:“夏临洗马,满畈清凉烟景画。碧翠荷田,招展花枝映瀑泉。稻香粱秀,惯见农夫身影瘦。堪叹流光,几缕乡风拂感伤。”
    习作田园诗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初学者或者还未入门,但今后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会在以歌颂“三农”为主题的田园诗词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抒发自己的情感,以期提高自己的诗词写作水平。

    邓世广
    人也翩翩,诗也翩翩
    ——略论王亚平诗词的潇洒风格
    潇洒与生俱来。清·薛雪云:“畅快人诗必潇洒”;袁枚亦云:“人有生而潇洒者,不关学力也。”余以为此说未必然。诗词乃风雅事也,人纵畅快而学力不逮者,潇洒之中俗气存焉。其若王君亚平,天资颖慧,腹笥丰饶,新旧兼修,刚柔相济。观其所作,无论律、绝与词,抑歌行、新诗,具见潇洒。亚平著述颇丰,任择旧帙新编,窥其一斑,然后知吾言不虚也。
    熊盛元先生在拙编《当代西域诗词选》(戊子版)序言中提及:“当今吟坛,…似有四派引人瞩目:一是融入新诗写法,以新声新韵为主之关东诗派;二是运用杂文手法,抒发忧患意识之岭南诗派;三是恪守中古声律,追求幽窈境界之津沽词派;第四则是高绰铜琶铁板,豪唱大漠风烟之天山诗派。”亚平生在四川,长在新疆,三十余年的西域生涯,大半生的创作经历,以其对边塞诗词发展的建树,理所当然成为天山诗派的领军人物之一。亚平在《大边塞诗畅想》一文中评价新疆诗人风格特点时说:“刘萧无正大,欧阳克嶷深邃,孙钢清健,星汉豪迈,邓世广高远,蔡淑萍真切。笔者不敏,力追骚雅。”亚平自谦,不假标榜。然其潇洒风格,早已传于口碑。
    亚平在《水龙吟·新疆诗词学会五周年试笔》中写到:“吟坛几度斜晖,问谁真是回澜手。昆仑耸翠,高擎一帜,四方仰首。并蓄兼收,春江鱼跃,碛中雷吼。听大声鞺鞳,小声浏亮,异香远,浓于酒。   休说郊寒岛瘦。正垂天、马蹄声骤。少年意气,虹霓吞吐,风神灵秀。老马嘶风,夕阳如火,吴钩依旧。看珍奇五色,流光溢彩,出凌云袖。”当年作为新疆诗词学会的成员,亚平在词中既是对学会同仁也是对自己的评价与期许,而大声鞺鞳之中,潇洒之气油然笔下。
    亚平于一九九五年调离新疆,定居滇南。临行之前,有《金缕曲·留别塞上诸诗友》一词,真情浓郁,殊觉感人。词曰:“水击三千里。负青天、蓦然回首,莽苍而已。三十年前初出塞,小试扶摇双翅。问几度、云飞云起。直上冰峰观沧海,竟轰然醉倒青云里。题断壁,写豪气。   老来忽动图南意。羡滇池、苍山洱海,四时凝翠。摘取南天春烂漫,海角天涯频寄。长梦绕、西游故地。临别何须挥浊泪,笑阴晴圆缺寻常事。将进酒,拼一醉。”前片回首前尘,豪气干云。下片写图南初衷,因“羡滇池、苍山洱海,四时凝翠。”之故也。继而话锋一转,“摘取南天春烂漫,海角天涯频寄。”则潇洒之情毕现。“长梦绕、西游故地。”写出对生活了大半生的新疆的留恋。“临别”两句,化“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于一炉,言简意赅。结句“将进酒,拼一醉。”豪放之中,益见潇洒。
    亚平之于诗词,诸体兼擅,而于歌行,尤见特长。在“老龙口杯”、“李杜杯”、“回归颂”、“世纪颂”、“华夏杯”等全国诗词大赛中连连折桂,早已名扬海内。其潇洒风格,在长歌中表现的尤其淋漓尽致。歌行乃古体诗之一种,明·徐师曾《近体歌行》云:“歌行有有声有词者,乐府载诸歌是也;有有词无声者,后人所作诸歌是也。”今日之歌行,殆同古风。拙文《吟坛八病刍议》(《当代诗词》二OO九年第一期)曾陈管见:今日吟坛多有以长篇顺口溜而冠以古风之名者,篇中动辄“君不见”、“噫吁戏”,浅薄如此,乃不知古风为何物矣!或曰:“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者都是古风”,于是古风便成为不讲平仄的五言、七言句式的简单堆砌,全无古朴自然之风。实则古风与古诗稍异,亦可用长短句也,唯不同于绝句拘平仄,律诗定对偶,用韵或长篇到底,或数句一换。但要句法苍老,意格高古,不落时径。此须律诗熟后,学问广博,情思超迈,方可为之。换言之,古风是一种高难度的诗体,因其篇幅一般较大,所以要求务必精彩警策;其句式、用韵、承转变化甚多,故其规律性不易掌握,而绝非随心所欲之庸浅。每见所谓古风,或词句俚俗、生涩,或恒多律句、律联,或随意转韵,或毫无章法,或明显雕饰而音义不谐,或信口开河、蹈袭陈言、粗制滥造,竟使古风泛滥成灾、质量低下、面目全非。
    唐宋以降,歌行渐失乐府诗之吟唱功能,与古风殊难区别,故后人将韦应物之《夏冰歌》、李白之《北风行》、杜甫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视为古风之一体。而亚平之于此体,运用娴熟,游刃有余,每有所作,几臻化境。
    其如《惠远古城放歌》:“君不见林公笔下边关美,格登山色伊江水。君不见惠远古城号角壮江声,羽书一夜传千里。我来吊古立芳洲,遥岑远目思悠悠。欲问林公饮马处,暮色沉沉一江秋。烽烟当年卷沙碛,平叛刀枪映日白。画角凝寒彻夜吹,马蹄翻飞掀霹雳。天兵怒气冲霄汉,逆酋授首伊江畔。九城环卫镇西陲,虎帐貔貅经百战。壮哉伊犁将军府,佩玉鸣鸾听歌舞。市井商贾聚如云,行人挥汗即成雨。更有诗酒助风流,迁人骚客尽西游。酒酣笔落龙蛇走,天惊雨乱湿边愁。此地林公曾驻马,闲来行吟夕阳下。长忆豪气满东南,烟灭灰飞虎门夜。难测天涯芳草路,唱彻阳关断肠句。蚊虻谁令负山多?精卫岂知填海误!身危犹自忧天倾,边声屡扰魂梦惊。俄人终为中国患,黑云压境挟风腥。铁蹄踏破伊江水,百年重镇一时毁。残垣野鬼夜相呼,白骨森森横旧垒。何处更寻钟鼓楼,黯然无语大江流。啼鸟也知家国恨,夜夜啼血满枝头。满枝头,恨难消,林公叱咤动荒郊。君不见古城城北林公手植立地擎天青棡树,枝枝叶叶风里雨里相摩相荡掀怒潮!往事如烟百年矣,我来正逢秋风起。伊江两岸气象新,游人误入丹青里。篱畔鸟啁啾,红果缀枝头。草低牛羊见,秀色满田畴。葡萄架下鸣手鼓,红裙花帽胡旋舞。舞到意兴遄飞时,一轮皓月江心吐。吁嗟乎!弦歌处处对圆月,从此不教金瓯缺。君不见当年林公遗恨化江涛,至今如怨如恸如泣如诉声呜咽。君不见吾今浩歌一曲东方红,日照江流汹涌澎湃沸如血!”
    诗人从谪戍伊犁的林则徐入笔,面对边关美景,抒发怀古豪情。全诗浑然一气,章法森严。承转变化,匠心独运;句式变化,驾御自如;用韵变化,益显灵动。前后呼应,气脉相通;词句典雅,新旧兼容。窃谓怀古诗词,恒多感伤情调、激愤情怀,而是作不落俗套,新意迭出。当年遗恨,今日浩歌,气度恢弘,胸襟豁达。诗风沉雄清健,而潇洒兼之。
    亚平歌行佳作夥矣,篇中恒多语近情遥、倜傥清新、洒脱不羁、超逸绝俗之句,诗如其人,诚谓此也。清人沈德潜有云:“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信哉斯言!
    诗不是卖弄学问的东西,也不是探寻哲理的工具。所以清人张谦宜说:“诗要脱俗,须于学问之外,仍留天趣为佳。”且看《秋感》:
    一片秋声鬓发凋,年来无计避喧嚣。儿听摇滚走猫步,妻试时装赶浪潮。
    电视星追丑小鸭,茶铛香沸大红袍。而今保姆亦前卫,吃药减肥迷楚腰。
    正如四季之秋,诗人已逾中年,时代潮流使人无法避开尘世喧嚣的影响。儿听摇滚、妻试时装、电视追星、保姆减肥都是生活细事,但一入诗人笔下,便觉妙趣横生。全篇用词通俗,明白如话,而末句“迷楚腰”三字却使人在忍俊的同时体会到寓雅于俗的妙用。
    再看《郑州至昆明机上寄内二首》之二:
    直上高寒试霸才,云边捕得夕阳回。入门妻子应刮目,拍翅我从天外来。
    乘飞机回家乃寻常事也,作者却“吹嘘”“直上高寒试霸才,云边捕得夕阳回。”若非风趣潇洒之人,不能为此也。从知天趣之于诗,固然不可小觑。
    清·王寿昌云:“诗有三超:识见欲超,气象欲超,语意欲超。”余每语人曰:“亚平之作,见识超人,气象超凡,语意超逸豪迈。”由衷之言,绝非溢美。《新风集·王亚平卷》编者说亚平“用诗,喷发自己胸中汹涌的豪情,因此他的诗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力量。”并列举以下诗句说明之:
    长对俗流以白眼,但将热泪与红巾。酒边豪气三千丈,笔底深忧亿万民…(《迷离》)
    荒江高卧钓流云,蜗战鸱惊了不闻。偶发长鸣空万马,时将健笔扫千军…(《五十初度》)
    持竿万丈劲如弓,钓取江湖八面风…明月入怀尘尽扫,偶然走笔夺天工。(《五五自寿》)
    霸气犹存芳草知,骅骝但等我来骑。西指吟鞭挥暮色,伊人应在水之湄。(《六十走马》)
    应该补充的是,这些诗句在豪情汹涌、襟怀博大、雄发感人的同时,自然也让人看到了亚平作品“见识超人,气象超凡,语意超逸豪迈”的特征,不期然而然的表现出潇洒不羁的主体风格。
    亚平二00九年在《白公祠七首》之四中写到:
    莫道斯文道不孤,巴山意冷笔全枯。又是荒寒风雨夜,新醅能饮一杯无?
    诗前小序说“白公祠有二处,一在洛阳,一在忠州。忠州祠规模非小,而其名不彰,个中缘由,值得深思。”巴山意冷,雨夜荒寒,斯文之道孤矣!作者却殷勤动问:“新醅能饮一杯无?”蕴藉之情,殷殷于笔下。记得二00五年中镇社友雅集并州(亚平未莅会),在五台山采风之后,继赴阳城参加“陈廷敬诗词研讨会”,余因故未克同行。临别曾赋长句赠赴会社友,尾联有“凭君寄语陈廷敬,敢赴天山一醉无?”末句句式殆同亚平,而锋芒毕露,终不似亚平诗句蕴藉潇洒。风格之异,固个性使然。
    万拴成先生在《王亚平诗词简评》中说:“亚平的作品各体兼善,尤长于词和歌行。他五言诗不多,...七言律绝清雄俊朗,特别是七律...极具沉雄顿挫之美。”拴成先生固知亚平者也,然亚平之七律,非止沉雄一格。其若遥和杨金亭先生无题十章,则情辞并茂,“亦忧伤,亦美丽,颇得玉溪风神。”哀婉之中,不失潇洒。爰不惜篇幅,引录如下,以供赏鉴:
其一:
孤怀烛泪旧曾谙,忍听阳关曲叠三。云海苍茫啼杜宇,情丝缱绻吐春蚕。
香山拾级赏青翠,湘水横舟忆湛蓝。长抚无弦琴上月,庄生蝶梦得详参。
其二:
栏杆拍遍短长亭,难解胸中未了情。几处莺歌春蕾绽,谁家云破月华明。
枝头红豆因愁发,天际奔雷挟恨鸣。逝者如斯长已矣,危楼独坐听秋声。
其三:
踏花携酒上层楼,独自凭栏品暮愁。锦瑟难消蓟北苦,琵琶欲拨洞庭秋。
采莲横笛吹红袖,寻梦开箱验石榴。风雨鹃声司马泣,无端齐压木兰舟。
其四:
怕叩空山雨后苔,凤凰琴响播余哀。窗前冷月缺难补,眉上愁云扫不开。
剩有叮咛分寂寞,恨无消息到泉台。清明时节荒原翠,携取轻寒入梦来。
其五:
又是浅斟微醉时,无医可治寸心痴。纷纷弄影花如雪,脉脉窥窗月似眉。
易水雁回寒入梦,湘灵瑟鼓夜投诗。离愁难理乱还理,且把秋红寄一枝。
其六:
从来才命两相妨,一别音容归渺茫。堪恨春芳无久碧,重温遗墨有余香。
清风杨柳梦难稳,细雨梧桐夜未央。纵不思量岂能忘,弦月如眉照虎坊。
其七:
拍岸秋潮寒不禁,谁家幽怨抚瑶琴。望中云破流星坠,波底光摇璧影沉。
疑月窥帘知梦窄,听歌怀旧悟情深。鹧鸪天暗孤帆远,独酌残杯助苦吟。
其八:
无望今生得再逢,砌成此恨一重重。月残海角焉能补,肠断天涯那可缝。
漫下画帘掩秋色,慵将彩笔写春浓。不眠长夜非关病,为听寒山一杵钟。
其九:
休道相思寸寸灰,且看紫燕送春回。红酥手草钗头凤,玉簟秋歌一剪梅。
洛浦惊鸿翠袖薄,瑶池晓镜绿云堆。最喜物华添媚妩,落霞孤鹜夜光杯。
其十:
稼轩豪气压当时,俯视须眉漱玉词。曾羡鲁齐多俊彩,今看蓟北挺高枝。
春心有托鹃啼血,蝶梦难凭蚕吐丝。千古无题奔后浪,义山锦瑟虎坊诗。
    杨金亭先生赏识亚平于二十余年之前,亚平长沐春风,不忘说项之德,对杨公素以师事之。相知之深,无出其右。其和杨公悼亡之作,深得原作精义。余乃不揣疏浅,试为月旦之评。姑以和诗之一,略陈管见,冀以一斑,得窥全豹。
    此律极富深意,首联之“烛泪”取义“蜡炬成灰泪始干”,“阳关三叠”为送别之曲,因寓生离死别之义;颔联之“杜宇”啼声为“行不得也!”,“情丝”句化自“春蚕到死丝方尽”,故尔益增悲苦之情;颈联一转,回忆香山拾级,湘水横舟,往事如烟,物是人非,阴阳阻隔,人何以堪!尾联以“无弦琴”寓“悼亡”苦衷,其可悲者,唯在“蝶梦”之中始可晤对,寄意之深,非常人可及。是作用意幽深,化典无痕,词句清雅,对仗工稳。尤其二、三、四联之出句分别用上、去、入三声,注重声调变化,而避上尾之疵,倘非高手断难为此也。
    其余九章,殆同此篇。唯格律谨严、句式变化、寓意深沉、措辞典雅,或有过之。其如“枝头红豆因愁发,天际奔雷挟恨鸣。”红豆因愁,奔雷挟恨,悲苦何极!“锦瑟难消蓟北苦,琵琶欲拨洞庭秋。”锦瑟琵琶,欲拨难消,缱绻之至;“ 剩有叮咛分寂寞,恨无消息到泉台。” 剩有叮咛,恨无消息,何其悱恻;“易水雁回寒入梦,湘灵瑟鼓夜投诗。” 雁回入梦,瑟鼓投诗,毋乃深沉;“清风杨柳梦难稳,细雨梧桐夜未央。” 清风杨柳,细雨梧桐,益觉含蓄;“望中云破流星坠,波底光摇璧影沉。”云破光摇,流星璧影,洵知典雅; “月残海角焉能补,肠断天涯那可缝。”海角天涯,月残肠断,非能补,不可缝,鼓盆之戚,刻骨铭心!尤其“红酥手草钗头凤,玉簟秋歌一剪梅。”一联,将陆游与李清照的两首凄婉之词组成妙对,匠心独运,而抒情效果,相得益彰。
    清·袁枚有云:“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否则敷衍成文矣。诗难其雅也,有学问而后雅,否则俚鄙率意矣。”亚平诗词真而且雅,宜其有性情且有学问也!袁枚又云:“诗有大家,有名家。大家不嫌庞杂,名家必选字酌句。”亚平之诗词作品,因题材不同,其风格固有区别,或沉雄、或清健、或豪迈、或高远、或典雅、或缱绻,虽兼容各体,然其主体风格,一言以蔽之,潇洒而已。
行文至此,忽忆《离骚》有云:“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为避喋喋之讥,即以俚词作结:
    塞外风尘方外烟,庐结滇南,缘结天山。殷勤情注武城弦,半显萧然,半显飘然。    传有修名学有渊,意接乾元,笔涌清泉。思如控鹤任盘桓,诗也翩翩,人也翩翩。(调寄《一剪梅》)


危阑独倚 微信号 guoyajun2689  欢迎诗友加入东坡赤壁诗词微信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3-29 19: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