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7|回复: 7

[佳作转载] 禅诗解意(六)

[复制链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7-13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苏轼《东坡八首·序》有云: “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虽则如此,依然“欣欣欲自号鏖糟陂里陶靖节”(《与巩定国》),并因仰慕白居易之闲适风流而效其忠州 “东坡”之名以自号。不仅如此,苏轼又尝言,到黄州后,便“归诚佛僧”,黄州有安国寺,“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两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从出而不可得。一念清静,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黄州安国寺记》)要而言之,陶渊明式的躬耕之节,白居易式的闲适之志,融入“深悟实相”(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的参禅意识之中,最终形成为“博辩无碍”的人生态度,这就是本诗所欲表达的深层内蕴。
    首句看似平实,而有弦外之音在。苏轼在黄州,先此而有《定风波》词,结句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达了一种雨既不怕、晴亦不喜的恬淡心境。此诗虽似着眼于雨过晴爽的旷怡,安见得不同时在为无晴无雨的超脱写怀呢?请注意接下一句: “市人行尽野人行”,此中情味,不妨从《定风波》词序所谓“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处去悟会。想来,诗人也许并不是雨后始出,当雨洗东坡之时,他只是浑然不觉就是了。既然如此,“市人行尽野人行”的意思,当是说,市人行时我亦行,市人行尽我仍行,这样,不仅写出了自己不以晴喜不以雨忧的超旷恬淡,而且点出了下面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 倘若以风雨而藏行迹,必不能有领略晴光爽气的襟怀。在这里,“野人”一语的含意是十分丰富的。野,或指林野之境,或指野逸之怀,从而,“野人”就既可指谓林野之人亦可指谓野逸之士。作为一名躬耕者,“垦辟之劳”和 “玉粒照筐筥”的收获的喜悦使他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亲切感情,而作为一名像王禹偁一样“谪官却自当胜游”的放逸之士,悠悠野兴又使他企希着纵浪大化而归返自然的境界,所有这些,都是那困扰于机心的“市人”所不可能理解的,于是,“市人行尽野人行”,就不单写出了诗人形迹之脱俗,而且在暗示着自家之独觉独悟。
    月色清朗,夜气清爽,曳杖东坡,其情何畅。当然,此情此景,也未尝不使人联想到那“有恨无人省”的幽愤和“名花若幽独”的寂寥,甚至使人不免“伫立东岗一搔首,冷云衰草暮迢迢”(王安石《寄蔡天启》) 的感慨。然而,苏公襟怀,毕竟是独觉独悟般的超旷,险峻崎岖的坡头小路,在他的感觉中,不仅无异于坦途大道,而且正以其坎坷不平而饶有趣味。苏轼曾说:“每逢佳处辄参禅”,此际感受,是否正是所谓“佳处”呢?回答自然是肯定的。否则,何以要“自爱铿然曳杖声”呢?禅宗所谓“顿悟”,每每需要某种偶然的契机。月夜静寂中那木杖磕碰着坡头小路的声响,自然格外清晰,对于一位潜心禅理而使心神至于下意识之自觉者来说,这本自清晰的声响更具有使其顿然惊觉的效果。数年前,苏轼在徐州有《永遇乐》词,写夜梦而惊觉的境象,其中“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魂惊断”之句,正可作此诗之参悟处。所不同者,“铿然一叶”所惊断的只是真实的梦境,而这“铿然曳杖声”所惊断的无疑是那尘缘与俗念了。据说,香岩智闲禅师参禅不得,已近于绝望,“一日芟除草木,偶抛瓦砾,击竹作声,忽然省悟。”(《五灯会元》卷九)苏轼之自爱其铿然杖声,怕正是与香岩智闲一样,缘其有助于顿悟吧!
    自然,诗境入禅而要自不失其美。即使没有顿悟的偶然机趣,那幽幽静夜、清清月色中的兀傲身影和木杖磕碰之声,难道不正像古琴夜吟三两声似的,以其悠悠远韵而令人神情为之高爽吗!
东峰白云院
僧爱白云溪上飞,白云飞处敞禅扉。
莫言便是无心物,忆着故山依旧归。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座建造在高山顶上的寺院。东峰白云院究指何所,难于详考。或谓可能指杭州上天竺山的顶峰,因其常年白云缭绕,故称白云峰,峰上有寺僧所建的白云堂。峰与寺的取名不尽相同,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一般来说,能考出某一首诗描写对象的具体所在,自然有助于对这首诗思想艺术的解会。但对禅诗来说,这一点并不十分重要。禅宗本来就不执着于某一具体的景象或事物,而是通过它们去领会和感悟一种玄远不尽的意味。对这首诗来说,最重要的是白云和寺院,它们是诗中用来引发和表现禅意的主要物象,也是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关键所在。
    寺院以白云命名,建在东峰之上,有白云缭绕,因此不论对寺院还是对这首诗来说,白云都是最重要的。诗题为《东峰白云院》,诗中紧切题目,四句中每一句都写到白云。不用说,写白云本身并不是目的,写白云是为了写寺院,写寺僧,写禅意禅境。
    在前一首诗的分析中已经谈到,白云作为一种最富于禅意的象征物,其主要意义在表现禅者心灵的自由闲适,无拘无碍。这首诗也正是着意于这一点来表现白云的。在写法上也同样体现了禅宗心物相融的精神,一落笔就沟通人与白云的关系。一个“爱”字表现了寺僧对白云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就点示出白云院得名的由来。值得注意的是,和尚喜爱的不是静止的死气沉沉的云,而是在溪上飞动的生机勃勃的云。由此可以体会出,这和尚虽然身居高山寺院之中,但他的内心并不是死寂如灰、毫无生趣的。在诗人的笔下,这飞动的白云是有情之物,它不是飞流而去,飘向远方,而是依恋着这山峰,这以它命名的寺院,而寺院也似有灵心,在白云飘飞之处,为它敞开了禅扉。寺僧喜爱白云,而白云飞进敞开的禅扉,我们不妨作进一层的设想,白云依恋的不止是峰峦,也不止是峰上的寺院,而更重要的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寺僧。白云飞进了禅院,还飞进了禅院中和尚敞开的心扉。在我们的感受中,白云、山峰、以白云命名的寺院、寺院中喜爱白云的和尚,四者相依相傍,相爱相亲,融合为一体,都化为飞动而富于生命力的白云形象了。
    三、四句紧承首二句句意,着重从白云有情的一面发挥。不要说白云原本是无心之物,看它飞去又飘回,总是忆恋着故山而不肯离去。这里再次化用陶渊明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句意,字面上看似与原句相反,强调的意思实则相同。陶句称白云“无心”,是指它“出岫”;这里否定它“无心”,是指它忆恋和回归故山。出为无心是一面,归为有情是另一面,两方面是并不矛盾的。诗人在这里实际上是解释了白云为什么不是飞向远方,而是飞在禅扉敞开之处,因为这是它深情忆恋的 “故山”。在这里,白云变成了可以与人沟通的有生命有灵性的自然物了。
    如果从禅宗将白云视作无所依附、自由无碍的物象一点来理解,对这首诗中所描写的白云形象便不免产生这样一个疑问: 既然忆恋和回归故山,有所依附,何得而言自由? 其实这有情的白云所体现的精神并不与禅宗的精神相悖。因为出为无心,归为有情,都是任性而发,不为尘世的功利和俗务所引诱、所束缚,因而都是心灵自由的一种表现。该出时出,该归时归,无所拘系,出处淡然,安详自足,这正是禅宗内在的闲适自在精神的体现。白云回归故山,萦绕不去,它所表现的自由无羁的情志,是寺僧所喜爱的,也是诗人所赞美的。
东溪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这首诗写诗人在东溪这一清静的环境中静坐参禅,从一切都显得平淡自然而又奇趣横生的大自然中悟出了禅的真谛。东溪,即宛溪,位于诗人故乡宣城县。溪水源自宣城东南峰山,至城东北与句溪汇合。宛、句二溪合称“双溪”。诗人舟行东溪,禁不住为这里闲静的景色所迷住,留连忘返,去掉了尘嚣之气,胸中高迈超脱的逸趣与自然景物相契合,产生了人与景的沟通。
    诗的一、二句叙写了诗人到东溪为了着迷因而驻舟静赏。孤屿上诗人临水独坐,面对缓缓清溪诗人也与大自然溶为一体,静观默照。是心灵的感应,还是大自然的呼唤? 反正诗人是从中看到了神秘自然的某种契机。于是诗人引出了下面的悠闲自在的自然景观。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天成的文章让诗人妙手偶得,成为历代传诵的写景名句。方回 《瀛奎律髓》赞为 “当世名句,众所脍炙”,纪昀《瀛奎律髓评》也说:“此乃名下无虚。”陈衍 《宋诗精华录》更是说:“三四的是名句。”可见此句得众人之共赏。野凫在大自然怀抱中安静地把头插在翅膀间睡眼惺松,无争,无惊,顺应着大自然的闲适,增添了大自然的闲适。任伯年曾画过“野凫眠岸”图,淡水疏草,野凫昏眠,一派闲逸散淡的景象,大概诗人画家都有灵犀一点吧。岸边的老树,枯枝败叶,老朽得抬不起头来,废了吗?诗人却见枝头竟绽开出绚丽的花来,大自然的神秘不可捉摸就在于此,我们也可从中隐隐觉着诗人心头的一动,他肯定从中悟出了什么。在这里丑枝就是美枝,枯枝簇拥出新花,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美的,因为它顺应自然,自然是道尽在这万物的不言之中。
    五、六句继续写景。大自然的伟力与神奇又表现在如剪齐、如筛选的蒲茸与沙石上。人为的杰作,人们常用 “巧夺天工”来形容,可见其最高法则仍是“天工”。蒲茸蓬勃地生长,弥漫水中洲渚,它是自然的,随意的,大自然无意于整齐,而短短的蒲茸自然齐整,不经任何修饰雕琢却是齐刷刷的一片; 沙石经过千万年溪水的激砺,不知不觉中平如明镜,净似筛选。静坐中的诗人不禁会想,是否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自然之力? 若不是冥冥中有着大自然的神秘力量,又何以形成这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景?大自然不经意而为之,有如神助的景观使诗人灵心跃动,觉悟出自然之道。这同禅理也是相通的吧?
    最后诗人抒发感慨之情。东溪是美的所在,闲的所在,灵的所在,诗人心向往之,情维系之。可是能够就此隐逸,日日逍遥于山水之间么?具有责任心,写有《田家语》、《汝坟贫女》的诗人关心着人民的疾苦,他不能留恋风花雪月,东溪虽然是绝去世俗营竞所在,但“住不得”,他的理智终于战胜了大自然的暗示,唯有独坐到薄暮表达出自己对这心爱的地方的向往。薄暮归来,车马疲人更疲。这种疲惫,是一种美的失落,心灵的失落,又是回到喧嚣的纷争群逐的官场的疲乏和颓丧。
    悠悠苍天,谁知诗人之心? 谁解诗人之禅悟?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市人行时我亦行,市人行尽我仍行,这样,不仅写出了自己不以晴喜不以雨忧的超旷恬淡,而且点出了下面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 倘若以风雨而藏行迹,必不能有领略晴光爽气的襟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市人行尽野人行”,就不单写出了诗人形迹之脱俗,而且在暗示着自家之独觉独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诗境入禅而要自不失其美。即使没有顿悟的偶然机趣,那幽幽静夜、清清月色中的兀傲身影和木杖磕碰之声,难道不正像古琴夜吟三两声似的,以其悠悠远韵而令人神情为之高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云作为一种最富于禅意的象征物,其主要意义在表现禅者心灵的自由闲适,无拘无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云、山峰、以白云命名的寺院、寺院中喜爱白云的和尚,四者相依相傍,相爱相亲,融合为一体,都化为飞动而富于生命力的白云形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为无心,归为有情,都是任性而发,不为尘世的功利和俗务所引诱、所束缚,因而都是心灵自由的一种表现。该出时出,该归时归,无所拘系,出处淡然,安详自足,这正是禅宗内在的闲适自在精神的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万

主题

97万

回帖

35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51417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7-13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佩才情,问候老师夏祺笔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3-29 01: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