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6|回复: 38

元稹论沈宋“稳顺声势”的意思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0-17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3308

回帖

9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317
发表于 2016-10-17 22: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7 22:12
徐青在《古典诗律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二版)105——106页,第四章:《诗律的成熟》中说:(摘要) ...

“数量极少”可能还不一定能说明什么,应看人家是不是有意识那样做。

点评

本人统计了八种粘对方式出现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别。证明沈宋之前的诗人没有选择粘式律的意识。 现在只能根据数字和事实,而不能根据猜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7 22: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3308

回帖

9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317
发表于 2016-10-17 22: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7 22:22
本人统计了八种粘对方式出现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别。证明沈宋之前的诗人没有选择粘式律的意识。
现在只能根 ...

谢谢!那么,徐的“顺其势”依据是什么?

点评

“由于齐梁体向粘式方向发展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所以,他们(沈宋)所做的选择和肯定,不过是顺其势而定其式罢了,已不是十分困难的事了。因此不宜过分夸张沈宋的个人的作用,否则,将是一种非历史的观点。”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8 0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8 07: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徐青的《古典诗律史》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分析永明体用平仄而不是四声。沈宋被称为律诗缔造者,一定是有历史原因的,现在的研究者还没有找到这个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3308

回帖

9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317
发表于 2016-10-18 07: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8 00:08
“由于齐梁体向粘式方向发展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所以,他们(沈宋)所做的选择和肯定,不过是顺其势而 ...

如果徐没有证据,那么其结论就经不起推敲。另外,您提出的杜审言那些人作品,是否都是沈宋“所做的选择”之后的创作?

点评

杜审言和沈宋同时代人,张九龄王维杜甫自然就在沈宋选择之后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8 10: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明体有粘式律,不管作者是偶然而为还是刻意而为,都为后人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同时,后人的选择不会是选举投票,按比例高低而定,就如淘金,沙比例极大,金比例极小,淘金者选择的是比例极小的金子而非比例极大的沙子。
“沈宋的积极作用主要在,正确地总结和接受了前代律诗的经验,选择和肯定了齐梁体的第一类诗律格式,即粘式,并使得当时诗人能够接受和遵循,从而起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作用,使诗律形式由齐梁时代的繁复而逐渐归于统一,逐渐走向定型化。”徐青的推论是合理的。

点评

这里批驳徐青的主要不是你所引用的这段,而是徐青说“由于齐梁体向粘式方向发展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所以,他们(沈宋)所做的选择和肯定,不过是顺其势而定其式罢了,已不是十分困难的事了。因此不宜过分夸张沈宋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8 1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8 11:41
这里批驳徐青的主要不是你所引用的这段,而是徐青说“由于齐梁体向粘式方向发展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所以 ...

我在肯定其正确部分,不反对你批评其不严谨部分,但你批评的只能是不严谨部分而不是错误部分,任何理论家都有其局限性,你因此推论“徐青不是一位成熟的学者”是不能成立的!

点评

你可以单独发帖支持他的观点,我不反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8 11: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粘式律声势最为稳顺?这和五律句子的旋律有关。设平起律句“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为“扬”,仄起句“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为“抑”句,那么粘式律有两种情况:
平起:
首联     颔联  :   扬,抑;抑,扬;
颈联     尾联  :   扬,抑;抑,扬
仄起:
首联     颔联  :   抑,扬;扬,抑;
颈联     尾联  :   抑,扬;扬,抑
可见这有两个特点:
1,连接舒缓悠扬,每首诗有两个起伏旋律;
2,整首诗四联不是简单地重复,起到了变化错落有致的效果。

上述假设有何理论依据?其中: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为“扬”,仄起句“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为“抑”句。
平仄,历来以平为扬,仄为抑,一个句子,句尾平为扬,句尾仄为抑。平起式为扬,仄起式为抑,请问谁这样说过,理由是什么?

点评

这和徐青的观点无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8 1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8 11:53
你可以单独发帖支持他的观点,我不反对你发帖。但批驳其错误也是你挡不住的。因你的目的不过要为你的死党 ...

又在看人不看文,怎么就不能换个角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8 12:06
这和徐青的观点无关。学术可以探讨,但这里探讨的目的是要证明沈宋的功劳在哪里,是否像徐青说的”不是十 ...

正面回答句式为仄起平收是抑、平起仄收是扬是谁说的,有何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3308

回帖

9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317
发表于 2016-10-18 14: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8 10:53
杜审言和沈宋同时代人,张九龄王维杜甫自然就在沈宋选择之后了。

那么,杜审言或许就应和别的人区别开了,如果一定要混为一谈,您就需要证明杜审言作品在该方面确实有所变化,而且就是是受了沈宋的影响。而如果他的作品从未在格律上有过变化,那么,也许反而正好说明了与沈宋无关。

点评

杜审言同沈宋是同年代人,他的作品和沈宋一样,证明已经实现了律诗的定型化。只是不清楚为什么新唐书没有将他和沈宋并列。不过他的作用也是应该被肯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8 15: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3308

回帖

9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317
发表于 2016-10-18 16: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8 15:36
杜审言同沈宋是同年代人,他的作品和沈宋一样,证明已经实现了律诗的定型化。只是不清楚为什么新唐书没有 ...

好象听说规则是沈宋作为主考官的时候定的,是这样吗?如果是事实,那么,在那之前无论杜沈宋,他们在格律上的表现是怎样的?

点评

现在所能见到的只有他们的诗。其他方面的联系请大家提供资料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8 16: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8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3-29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3-28 22: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