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07|回复: 36

押韵十忌[知识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3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10-23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无受益。唐诗中押邻韵的不乏其例,但重韵我至今只读到一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23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了半天也没说到点子上。
最大的忌讳是押无声之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10-23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承认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到随意用韵,往往是拟出草稿后,再对照平水韵,有的好句因不合韵只好忍痛割舍,与古人相比几乎只处于描红阶段。除了不写旧体诗,不然的话只能从头开始一字一句老老实实向古人学。描红尚且不大会就说创新超越,未免过早了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2

回帖

127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278
发表于 2016-10-24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先生辛苦了,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12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十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钱王睃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这说明古人用韵就已经放宽,当今更不应死守平水韵。
  (二)、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忌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的。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悽惨、光辉、牛马、天地、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书、书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五)、忌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也。《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忌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辩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減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十四寒‘繁’字,音盤,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審音,勿以为末節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已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忌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十)、忌窄韵——窄韵亦叫“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不多,且多非常用字,押韵时选择的余地不大。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韩愈)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其(指韩愈)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喫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疊韵,连篇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诗者可将此话作为参考。
  四、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能微,鱼通虞,萧能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三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遷,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体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大抵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憶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憶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云,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腫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腫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雜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因为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  
  五、部份有关韵的名词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分韵。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鉤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我们当细细体会。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 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擬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脈横互,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本人《游马仁奇峰》:
  堆螺拥翠乱峰奇,石柱参天高下差。正是风光佳绝处,登临焉可不题诗。
  屴崱群峰远更奇,绽红摇绿色参差。清溪修竹遥相映,无限幽情无限诗。 
  直上名峰惊六奇,山光水色共参差。自惭未有生花笔,惆怅空吟侑酒诗。
  六:相韵——审察用作韵脚的字。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诗必相韵,故拈险俗生涩之韵及限韵、步韵,可无作也。”这个论点,学者多尊崇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引用毛氏的话后说:“昏昏长夜,得此豁然。”清陈仅《竹林答问》:“韵不佳,不如且止。寇莱公(準)赋《池上柳》,四押‘青’字不倒,遂止不作。夫赋柳押‘青’韵似不甚难,而古人矜慎若是,此其所以不可及也。善乎毛稚黄(先舒)之言曰:……作诗岂不贵于选韵哉?”
  七:掷韵——每句换韵,弃掷前韵而不用;或每两句一韵,其意转换,即掷去原韵,而别安韵,随转随换,所以叫做“掷韵”。《文镜秘府论》天卷“八种韵”:“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但好去,莫相虑。孤客惊,百愁生。饭蔬箪食不乐道,忘饥陋巷不疲。’此之谓也。”(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3-28 23: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