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陈崇勇

重建中华文化生态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05万

回帖

29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2981711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3-9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2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个人订制:
      如书法方面的“兰亭之路”。(尚未细想,搬一个曾经有过的《构建“虚拟中华文化实践平台(书法)”的思考》。此构想为现构想的前身)


构建虚拟中华文化实践平台(书法)的思考

     如今,传承中华文化最大的难点在于,生存在现代社会的我们难以真正进入生长、成熟于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华文化情境之中。如何解决?我认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可以尝试通过构建“虚拟中华文化实践平台”的方式来部分解决。何谓“虚拟中华文化实践平台”?就是一种特殊的“中华文化网络游戏”。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构建“虚拟中华文化实践平台(书法)”的一些初步思考粘贴出来,希望得到方家的批评指正!

(探讨“书法网络游戏”模块的构建,希望能够得到电脑游戏编程方面的高手帮助,这样才知道其可行性究竟有多少?)

书法游戏的主线,可以设置成围绕一条通往雅集的路途而展开。

     一、游戏人物首先步入的是一条较为平坦的大道。此阶段,路边随机弹出的是一些有关书法常识的知识问答。根据答对的概率而得分。过80分后,出现一道题,让闯关者畅谈自己对学习书法的憧憬、喜好、经历、自我评价等(电脑备案,与后期可能出现的试题有一定关系,“自我评价”可与后期成绩相验证;如为王羲之书法爱好者,可进入兰亭专区)。然后通关,进入下一步游戏。


     二、接着进入“书法外围村落”。

     1、村落周围有一些景点,可设置的一些简单的剧情,如送别。此时需要闯关者能够答出与情境相关的诗词、佳句等(自作诗则根据优劣,给附加分,此处需有在线专家把关);

     2、书画街:随机悬挂一些出经典的书法作品(与先前备案的内容相关),让闯关者回答一些与经典书法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情境等方面的知识;

     3、笔墨庄:闯关者对选择自己熟悉的笔墨纸砚等,谈谈性能、使用感受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回答;

     4、书信摊:如书信中的称谓、格式,书法作品的格式,文字的繁简,时令的代称等等;

     5、酒肆:一些书法掌故、逸事等等;
     ……


     三、进入书法实战阶段:

    由“书法外围村落”向“书法城池”进发,须经临摹关。
    此处设三道关口:正书关、行书关、草书关。

     1、正书关为必通关,行书、草书关可选择(二者必选其一,也可都过)。
     正书关包括:楷书、隶书(篆书为备选归入附加分);
     根据先前备案内容,出现相应的楷书(或隶书)碑帖。闯关者回答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结字、用笔、章法特点,进行单字临摹、段落临摹、通篇临摹等;
     80分过关。(如能临摹多本碑帖,则在附加分上体现)

     2、行书、草书关过关方法类似。

     四、进入“书法城池”(书法创作区)。
     城池内设有府衙、闺房、青楼、学士园、禅寺、议事厅、实验园等。

     1、府衙:叩开衙门需一通乌黑光亮的馆阁体,然后以规整、大方的中堂之类作品通关……

     2、闺房:需以小楷、小行书等清秀扇面作品,方可叩开闺门……经过重重考验,最终赢得美人芳心(此处,玩家亦可以通过电脑测试关,获得扮演待字闺中的大家闺秀资格,过过苏小妹三难秦学士之类的瘾哈);

     3、青楼:需以潇洒乃至狂放的行书或草书作品,方可叩开青楼大门……经过重重考验,最终得以放浪形骸一夜(此处,玩家亦可以通过电脑测试关,获得扮演青楼中的头牌之类的角色,与前来逛青楼的才子打情骂俏哈);

     4、学士园:需以典雅之手札作品,方可叩开园门……学士园独特之处是,最终需有简洁流畅的书法文论,方可通关(此处,需有专家把关);

     5、禅寺:需以空灵、或富有禅意的作品,方可叩开寺门……禅寺不同之处是,最终需有独特的人生感悟文字,方可通关(此处,需有专家把关);

     6、议事厅:有关书法方面的话题,皆可发表高论(此处,需有版主、辩手之类的角色,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对话,辩论,将话题展开);

     7、实验园:此处最为自由,未设具体规范,以笔墨实验为主。

    ……
    (书法通道通过满分5分,书法外围村落通关满分10分,临摹关通关满分30分,书法城池通关满分55分;综合分数80分以上者为过关,获得雅集资格;分数高者,曲水流觞的坐次在前,同分者,附加分高者排前)

    五、进入雅集区。
     (雅集游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人与电脑程序互动,随时可以进行;二类是多人互动(闯关者须同意将参赛过程公开,供网友监督;宜由网站组织,邀请线下专家参与评判、在线网友投票之类;固定每月或闯关达一定人数时开始,邀约共同参与等)

     1、兰亭专区
(与之相应,在“书法外围村落”的相关内容大体与王书有关,临摹关里的正书、行书、草书关都是王羲之作品等)

     2、雅集区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崇勇 于 2018-3-20 11:11 编辑

(八)中华文化大观(实验)园。此处最为自由,未设具体规范,以实验、驰骋想像为主。

大而言之:每一个逝去的文明的爱好者,都可以共建一个类似的虚拟实践平台。当然也可以对现实世界虚拟化,来探讨未来人类社会的情形,共建虚拟的大同世界蓝图。虚拟世界的推演,可以作为现实世界的实验,让现实世界为社会的变革所付出的成本更小些。

具体而微者:如我曾经玩过的书写意识流”。
书写意识流
今天的天气真好,阳光也很灿烂。
照例是提起毛笔,可我的脑海却是一片空白,心中也很茫然,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是找本帖子描描?
或者抓本唐诗抄抄?
还是背一首自己二十年前的旧作?
真的很无聊!

那就乱写吧。
刚好窗外飞过一只鸟,就此放纵,开始意识流……
在文字方面,来不及构思;在书写方面,来不及安排。
有时是字先,有时是笔先,有时干脆什么都不是,就涂鸦好了……
总之,是在有意无意之间,以非理性状态为主导下的自由发挥。
我想,这也许是释放心灵,驰骋笔墨的好方法吧!
玩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写意识流.jpg

1、无聊之上.jpg

2、我看.jpg

3、海生.jpg

4、近.jpg

5、烦雨.jpg

6、雨.jpg

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崇勇 于 2018-3-20 11:09 编辑

意识流的把戏,二十几年前写诗时经常玩,就是让意象语言快速地在脑海中流转、浮现,而不注重它们之间的逻辑牵连。然后记录下来。虽然其中大多数没有什么意义,但有时也会闪现出一些较为出色的意象组合,用在诗歌里,就可能产生出特殊的效果……

     记得曾有我在拙作《月亮山》一诗中就曾用过,如:……月亮山/月亮山/覆盖祖国的大氅/那曾隆起的阳物  因何而坍塌/巨大的凹陷要用多少躯干去填充……


一位搞评论的朋友问我:这是什么意思?
我回答:当时就是这样想的,也就这样写了。




附诗歌《月亮山


     月亮山


月亮山
月亮山
一个单纯的词汇  默默地吟诵
从无到有
渐渐苏醒的道路
唯有歌者在徜徉
衣袂联翩  风儿的舞蹈始终相伴


月亮山
月亮山
不悔的嫦娥独步清寂的广寒
流传千古的灵药
依旧药倒许多痴心


月亮山
月亮山
覆盖祖国的大氅
那曾隆起的阳物  因何而坍塌
巨大的凹陷要用多少躯干去填充


月亮山
月亮山
人的一生有多长
陆上行舟  固体的波浪
日渐磨损的身躯
不要问还能坚持多久
现在  仅仅是现在

沦入情感的沼泽
凡能走过的  都是一瞬
走个不过的  就是一生


月亮山
月亮山
道路的往返
身前身后的影子  重复不可避免
失语的嘴唇仍有芬芳的翕动
今夜的思索深刻的叫人怀疑
为什么是这样?


月亮山
月亮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中华文化段位、积分、品位的评判机制。

    中华文化段位、积分,是对行者在虚拟平台上所呈现出的中华文化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的评判,它也能在相当程度上反应行者在现实世界中的中华文化知识积累与实践能力(段位,借用围棋的术语)。品位,是对行者所具有的中华文化内涵进行的综合评判。

    (一)段位:行者在虚拟中华文化实践平台上,对某一具体门类,知识积累水平和虚拟实践能力的数字化评判,可体现高度。

    1、行者以游客身份参与,每项测试分值用1、2、3、4、5、6、7、8、9、10,10个阿拉伯数字表示:1——10段。整个过程无需验证、监督,全凭自身诚信。

    例如种水稻。假设可分为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收割、晒谷、收藏等10个步骤,每个步骤10分,总计100分。如得76分,四舍五入,为8段(点击行者账号上显示:种稻8段)。以此类推。

    2、行者以专业身份参与,每项测试分值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0个中文字数字表示:一——十段。全程须监控、可追溯,有公示阶段,事后追究机制。

    例如书道。假设可分为临摹(10分)、创作(40分)、相关知识(10分)、学术见解(40分)四部分,总计100分。如得分76,为八段(点击行者账号上显示:书道八段,76分)。以此类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积分:多种门类数字化的中华文化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叠加(假设平台内有100种门类,种水稻、小麦、玉米等,择其一,为种植一类;制毛笔、宣纸、砚台等,择其一,为制作一类。以此类推),可体现广度。

1、行者以游客身份参与,如种稻76分,书道76分,计152分。

2、行者以专业身份参与,如种稻76分,书道76分,计一百五十二分。


(三)品位:在具有一定中华文化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数字化综合评判。可体现深度与体量、素质和品行等。十——一品。

     从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人机大战中的表现上看,在大局观、模糊计算等方面,都有远超人类的表现,因此相信虚拟平台对文化品位的评判,在经深度学习、试错后,也能逐渐提高,趋向合理(关键的是如何将参数设置好)。总之,比人可靠。

     君子比德如玉。如,书道与文道兼修,相得益彰;自评与机评得分相近,对自我的认知恰如其分;自主创新方面的虚拟实践;对中华文化存在问题进行深度思考等,都可在可在品位上得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18-4-9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中华币(借鉴比特币的区块链生成模式?)
    中华币分金币、土币、玉币,对应于段位、积分、品位。在线上是虚拟的荣耀,在线下是信用等级。现实世界中支撑中华币系统存在的是中华文化基金。

    金币:可用于申领具体中华文化实践技能提升方面的资金支持(具体数量,需要中华文化基金可能提供的量与实践所需数量。虚拟实践系统内已生成可供参考的数据);

    土币:可用于换取基本生存物质,如可换得一餐饱食,一件御寒衣之类,由加盟于中华文化基金系统的商店、实体、个体等提供(以物易物?);

     玉币:玉币可换取申领任意中华文化实践技能提升方面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思想、精神创新的方面……(君子比德于玉,系统已考察,给予充分的信任)。因为虚拟网络具有无限的可能空间,因此需要一个防沉迷,特别是预防青少年沉迷的系统。这在虚拟货币中也有体现。

     金币、土币、玉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可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18-4-16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虚拟的荣光

    在现实的中国社会,公权力最核心的部分如同黑箱,潜规则横行,由此衍生出的评判机制亦甚不堪……而在虚拟中华文化平台上,则可能做到相对的公开、公平、公正!
    因为是电脑评判,不涉及人为因素,所以渐渐趋近完美,超越人世间的一切评判,包括所谓的诺贝尔奖。权威由此生成,榜样闪闪发光……

    在虚拟平台中的具体呈现为城门外悬挂的皇榜、具体领域的入口上方等,点击后转换成公告栏,分三部分:

    1、按门类分的专业动态段位排名。

    2、动态品位排名。

    3、礼仪。在特定区域:同段位者相遇,作揖礼让。低段位者向高段者行礼……有品位者与遇段同级,可行平辈礼……

    4、在虚拟中华文化实践平台的构建中,虽然每一参与者的位贡献有大小,但哪怕是添了一块砖,加了一片瓦,都有存在的意义。主平台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追溯到构建或提供合理建议的个体。而在子系统中,则留有与参与虚拟实践者构筑的自身精神世界备份(需经本人同意,授权),哪怕是斯人逝去,仍可供相关人员(如后人)进行追溯、缅怀,而平台系统因对其有充分的了解,可生成“虚拟人”进行对话、互动,亦所谓精神长存,音容宛在!

    5、现实的荣誉。虽然是对行者在虚拟平台上所呈现出的中华文化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的评判,但此能力的判断与现实中的实践紧密关联,也在相当程度上反应行者在现实世界中的中华文化知识积累与实践能力,因而也就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再加上评定的公正与权威,就有了向现实荣誉转换的可能。
    ……

    总之,在这虚拟空间之上,仍有一种精神,让你仰望!她是虚幻的,如同天上的月亮,靠想像得以完善;她是坚实的,如同足下的大地,时时刻刻让人踏实;她是温暖的,如同母亲的怀抱,随时随地可以无条件地依赖;她是浩瀚的,穷极你的一生,也不能触及她的边际;她是深邃的,穷极你的所有精力,也不能探及她的底部……当人面临的对象比自身强大无数倍,在与之对抗完全没有胜算时,就会心生恐惧,进而俯身膜拜,生成如同面对上帝之类的潜意识。(人类早期对自然世界的情形不就是如此吗?)

    在这个虚拟空间中承载着自己的梦想,使自己生命的相当部分,甚至是精神生活的最精彩部分闪耀其中。因为没有现实的功利,所以纯粹,如同婴儿般圣洁,且自带光芒,虚拟的荣光由此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18-4-24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成新的中华文化信仰


    道可道,非常道……信仰也类似,几乎无法言说。但仍想尝试一下。


    当一种社会文化形态逝去成为历史后,她的背影渐渐地模糊、虚化,只留下一袭动人的轮廓时,就可能转化为后人的理想之地、信仰之地!像老子心目中的“小国寡民”,孔子心目中的“大同社会”,基督教中的“伊甸园”(可能是对上古时期,资源丰盛、人类稀少,赤身裸体的亚当与夏娃过着原始而惬意采摘生活情形的遥远追忆)等……都很相似。

    中华文化作为农耕文明时期的文化,她的整体离我们日渐遥远,自然也有转化为理想之地、信仰之地的可能。当然,因为古今社会存在的基础不同,向往过去并不是回复到过去,也不可能回复到过去,而是希冀通过对古代文化中合理部分的探求,来补充现实社会精神世界的缺失部分(几乎所有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的处境都十分相似,每一个民族都要为其自身的传统文化寻求一种出路,殊途同归)。

    信仰。信是绝对、无条件的信任,仰即由衷的仰望。用两个意象来表达,那就是母亲和月亮,合二为一,才形成普照的心灵之光。对于中国人来说,虽然在上古时期,中华文明并没有像西方、印度那样产生出宗教,但精神世界的高处,也有存在着信仰之地,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精神力量的传递机制,主要通过祭祀等仪式来感应(精神个体在直面包容自身存在的事物时,所产生的认同与归皈,并由此激发出信仰和使命意识的过程。文化精神力量的传递是一个民族产生凝聚力、创造力的最初根源所在)。

    每一个生存在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无论他爱与不爱中华文化,他都无法摆脱中华文华的影响。而他所可能拥有的中华文化,也是只能是一些零星的碎片,很少有人能够拥有相对完整的片段。因此建立虚拟中华文化实践平台,就是要把这种碎片化、片段化的中华文化存在方式联成一个相对自洽的整体(有整体,才可能有灵魂)。如同文物的修复,虽然手中只有一些碎片,但通系统化的知识、技能培训,环境、氛围熏陶,就可以修复成一个相对完整、具有实际功能的器具。

    经过虚拟文化层面的修复后,可以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修复。一方面,精神个体通过线上线下的中华文化实践,将中华文脉之水导向自身,滋润身心。然后深挖沟壑,将在中华文脉中寻求到与自己心性相通文化流派,引导进来,形成精神个体的深度。另一方面,散布在天涯海角的精神个体通过参与共建虚拟中华文化实线平台,在平台上提高自己的中华文化实践能力,确认自身的中华文化段位、品位,并与志趣相近的实践者,通过不断的交流、碰撞,携手成长、一起进步,荣辱与共,存在共同体意识渐渐形成……

    文脉通了,文化之水汇集多了,自然会形成文化的河、江、湖、海。当水只有一捧时,只能用于解渴;当水汇集成一条溪流的体量,清澈见底,则可以见到小鱼小虾;当水汇集成一条大河的体量,则可以深不见底,且有点神秘莫测了;当水汇集成大海的体量,那就是无风三尺浪,最深处永远黑暗了。这时候,量变引进了质变。如同浩瀚宇宙中的尘埃渐渐凝聚成星团,核聚变后诞生恒星,形成新的星系……

    新的中华文化信仰是一个整体概念,如同太极,以阴阳互动生生不息为原则。儒、道、释等都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形成新的中华文化存在共同体的标志可能是产生出一位(或一批)具有中华文化信仰的代表性人物!对具体而微的中华文化生态之恢复,可能首先发生在极少数杰出的精神个体身上;然后影响开来,形成一个群体;进而传播开来……虽然很难知道具体的情形,但也不妨畅想一下。

    他首先要恢复的是中华文化自信心。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人那种天朝上国的虚妄自信,在洋枪洋炮前显得不堪一击。特别是五四引进西方民主科学观念后,反传统思潮泛滥,国人的中华文化自信心彻底崩溃。可以说,在近两百年间,没有一个中国人具有真正的文化自信心!

    自信,就是要相信自己;文化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文化。由内向外散发出一种自信的光芒。这是一种信念!无法用逻辑来推导。她的具体生成过程可能是这样:精神个体在中华文化实践(含虚拟实践)过程中,会产生种种欲望,如泡沫般明明灭灭,只有当他的欲望与中华文化精神相通时(如同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瞬间照亮整个宇宙),欲望上升为信念,变成行为之根据,才完成信念的确立。

    有了信念只是有了初步的框架,还需要经过不断的充实与验证,才能落到实处。一方面,他要在自己心中的那块“中华文化土地”上辛勤劳作,努力使之恢复成水草丰美、层次丰富、生态链完整的微型中华文化生态系统。另一方面,要从此孤岛上不断起飞,回到现实生活中的文化语境中去交流、碰撞,甚至到更广阔的世界文化海洋中去搏击……这样他就会碰到真问题,面临自身存在的困境等等。经内化的中华文化存在问题就会变得很具体可感、物(对象)我如一……(注3有关中华文化自信心方面的问题可参看拙作《我就是中华文化》)

    标志性人物产生的具体过程或许会有这样情形:

    1、完成由技——艺——道的升华。一是在具体领域中的实践很快就能达到较高的境界,即完成由相对单纯技术学习,到将人生的体验融入技巧中,形成风格的艺术转化:二是需要完成对具体领域的超越。如果把世界比作大地的话,那么具体的领域的高处则像大地上一座座隆起的山峰,而对这个世界的整体把握,就只能是在空中俯瞰。因此也可以将精神个体比作一只鹰,这只鹰,它有着相当沉重的肉身,它的第一次起飞,不可能在平地,而是在高处。垫脚处或是高枝,或是悬崖,然后凌空一跃,完成自身存在份量的承载由双脚向双翅转移;自身活动领域由大地向天空的转换……

    2、心中有道(真理)不无君(世俗权威)。因为心灵在天空中翱翔,就可以俯瞰世俗世界,摆脱在精神领域的“三座大山”(一是挣脱数千年来精神个体对政治势力的依附;二是摆脱一个多世纪来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屈从;三是逃脱现今市场经济体制下对精神个体的合围。这三种势力就像三座大山,更像三个黑洞,无情地吞噬着每一个深陷其中的个体)。即使在现实中无法完全做到,也要在精神上努力一下……
新的中华文化信仰与以往的信仰很有不同。旧式的信仰往往是这样的情形:精神个体通过某种仪式与神秘世界的通连,确信外界有一个超越个体的强大存在,如上帝、真主之类,渺小的个体有了精神上的依靠,因而获得心神的宁静!在某种特殊的政治、宗教氛围里,可以通过灌输、洗脑的方式进行传播。信仰中的普通大众如同羊群效应中追随的羊羔,信仰中的引领者类似于头羊。

    而新的中华文化信仰中,在“地——天——神”之间感应系统中,天道归天道,“神”已成为“实在”,可让人信仰,会给予启示,但没有具体偶像。人道归人道,中间没有“天子”存在之地,更不会有什么“人间太阳”之类。精神个体直接与“天”、“道”沟通,形成新的信仰机制。就是说,不再有新的精神领袖,引领者与求索者是先行者与后来人的关系。先行者在茫茫原野中的坚持不懈探索的背影,能够可以给后来人以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即使先行者所到达之地未必是后来人的目标之所在,但它的存在,就像在汪洋中泅渡的人看见了灯塔,所起的心灵慰藉作用,仍无比巨大!二是信仰不再有一个类似教会组织之类机构操控,最多只能是由一个类似联合国秘书处那样的服务组织机构搭建一个可供对话的平台……

    3、开发新的文化生长存空间。“现实——理想”互补机制是中国古代士人的重要心理调节机制,起着类似于宗教心理慰藉的作用。如从孔子一方面是周游列国,孜孜不倦地寻求致用之道,另一方面是对“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理想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后来完善的儒道互补机制,逐渐扩散为一种国民性格。

    总之,新的中华文化生态形成后,就可能恢复中华文化的原生创造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18-4-30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搬几个与网友探讨的帖子:

长河日圆:
      文化为社会生存服务,时代在发现,文化也需要发展,一切以人为本,自然进化,适者生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切重建都应在符合当代社会发展和当代人文情怀需要进行重建。重建更需要创新,需要理论指导。任何主观意志的重建都将成为历史的垃圾。




陈崇勇:
      谢谢先生的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人工智能等的发展,事物“进化”的过程中可进行“人工”干预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从围棋的人机大战(阿法狗)事件中,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从对人类围棋经验的深度学习到完胜人类顶尖的职业棋手,可以指导人类顶尖职业棋手,如同上帝般的存在,并没有多长时间!
      这些已经不是完全的“自然进化”,也很难分分辨是是否为“主观意志”了!




长河日圆:
      重建文化生态其实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结果。关键是生态,文化生态是一个平衡的文化环境,是一个自然的文化环境,一切重建似乎是人为的。当下中华文化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人为的结果。所以,如果说需要重建文化生态,那最好是无为,顺其自然。也就是有一个文化自由的空间才有文化发展的生态。




陈崇勇:
      能顺其自然,当然最好!
      问题是,中华文化的传承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道。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之,有以为,本身就是可以为。在不可能的缝隙间,开劈出可能的生存空间。
      非常之道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是“信念”的力量。

      说到信念、信仰等,其本质都是通过对“我存在”的追溯,来构建“我存在”的价值,进而形成一整套的存在价值体系。
      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基督教,都相似。
      从文化的角度上看“我们存在”,就是这一百多年来,强势的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强奸的结果。
      我们是文化上的杂种!
      要构建“我们存在”的价值体系,是一个屈辱且艰难的过程。


      而我认为,在现今社会文化、科技、经济条件下,通过构建“虚拟中华文化实践平台”,将重建中华文化生态,形而下的部分,以现实世界为主,虚拟世界为辅;形而上的部分,以虚拟世界为主,现实世界为辅”是可行的,是可以构建出“我们存在”意义的价值体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18-5-7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河日圆:


      一切存在的都是有价值的。文化有自我,也无自我。源于时空之变。

      文化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全民性、时代性特点。每一个体作用是在整体性中发挥。历史的长河永远是包容兼收才形成强大的洪流。无为即自然,有为是在无为的前提和指导下才能有为,否则,一切都是虚幻。





陈崇勇:


      现今中国人精神世界方面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信仰危机的问题。要解决信仰危机的问题,首先要追溯到“我们存在”最重要的根源——“中华文化”。


      当一种社会文化形态逝去成为历史后,她的背影渐渐地模糊、虚化,只留下一袭动人的轮廓时,就可能转化为后人的理想之地、信仰之地!像老子心目中的“小国寡民”,孔子心目中的“大同社会”,基督教中的“伊甸园”等……都很相似。


      “中华文化”作为农耕文明时期的文化,她的整体离我们日渐遥远,自然也有转化为理想之地、信仰之地的可能(当然,因为古今社会存在的基础不同,向往过去并不是回复到过去,也不可能回复到过去,而是希冀通过对古代文化中合理部分的探求,来补充现实社会精神世界的缺失部分)。


      梳理中华文化的主流价值体系——“儒之道”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每当出现重大的社会文化转型期,“儒之道”都会努力适应,并产生重要的飞跃,彰显其顽强的生命力!


      简单梳理一下: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儒之道源于天。
      约在四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的人类其生存能力发生重大变化之时,只有尧能效法天,制定出符合天理的礼仪文物典章制度。是天之道向人之道(先王之道)转化的重要节点;


      (韩愈《原道》:“斯道也,何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约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初期,摄政的周公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这些制度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为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是儒学的先驱;


      春秋战国群雄争霸、礼崩乐坏之时。孔子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学的创始人。他所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等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影响长达两千多年;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


      两宋时期,中国农耕文明社会发展到了最繁荣的顶峰时期,同时也遭遇到强敌(辽、金等)野蛮入侵,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民族生存危机。朱熹总结了以往的思想(特别是传入中土的佛教也与中华文化经过了近千年的碰撞、演化、融合),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完成了儒之道哲学化的过程;是儒学传承的又一个重要节点。
……


      近两百年来,中国社会在西方列强的入侵、干涉下,开始了至今仍在进行的由农耕文明社会向工业文明社转型,中华文化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也到了文化转型的重要节点。


      作为曾经的主流——“儒之道”也进入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她能否完成自身的嬗变,同时也为中华文脉的传承找到一个妥善的出路?!

这些都需要一大批站在中华文化的立场上,自觉、自愿的“民间思想者”进行深入思考,尝试践行,提出各种可能可行、或不可行、甚至显得虚妄的方案,然后通过对比、探讨、深化,搭成初步的共识,形成精神合力,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这其中的艰难与漫长,可能已经超出了精神个体能力所能承担的!但总要有人去尝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河日圆 :


有一个概念必须明确,什么是中华文化。
以地域来界定还是以民族来界定?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历史与当下之分。有继承和发展问题。
文化是社会集体意志的反映,每一个历史时期有其独特的文化性整合入所传承的历史文化之中,形成具体时代特性的文化财富。
文化是时代特性的具体表现,每一个时代所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与发展是时代综合要素决定的,有时代发展内在规律所性。
一切存在的文化都是有价值的,中华文化可以是中华历史文化,也可以是当下中华文化。可以是中华地域文化,也可以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思考结果。
你所期待的是当下中华文化的重建。有引导中华文化发展和继承的问题,出发点不错,但文化建设是一个时代需要的必然产物,要引导文化发展首先要引导时代需要,也就是物质决定意识。
思考文化生态建设难能可贵,有思考就有进步、有收获。继续努力吧。





陈崇勇:
再谈一下有关“儒之道”方面的话题。


     以孔子为例,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心路历程的回顾,从中也可以解读出孔子在每个人生阶段所达到的境界。十五等数字为约数,可看成某一生命阶段的重要节点。所谓“志于学”“而立”“不惑”等是言最具特征的地方,与贯穿一生的“道”不悖。(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在春秋战国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他以周公为榜样,希望能够恢复周朝的礼制。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为此,他努力了一生!)


    十五志于学——“入道”阶段。
    孔子3岁丧父,母亲将其抚养成人,生活极为艰辛。幼年时他常将祭祀用的礼器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的游戏……
十五志于学,即“入道”阶段。是“我”与“儒之道”的衔接,也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就像一粒“道”的种子落入心间,生根、发芽,才有将来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可能。因为是跨越时空的衔接,这种“道”之衔接,主要不是靠有形的“师徒传授”或外部力量的灌输,而是靠精神个体内心的自觉认领。因此,具有“传”与“创”的双重特性)。确立了人生的理想,行动的方向等,解决了其人生在青少年阶段最重要的问题。



    三十而立——“初道”阶段。
    其后,孔子经历了丧母、结婚、生子等人生重要阶段。他对天下大事、国家治理等问题,经常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作乘田,管理畜牧。向到访鲁国郯子询问古代官制。齐景公与晏婴出访鲁国时召见孔子,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开办私学,收门徒……
约在三十岁时,孔子形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孔子“述而不作”。他的思想体系主要体现在由后世弟子整理成《论语》中)的大致框架。如同恒星初步形成,开始向外发光、发热,吸引行星。



    四十而不惑——“善道”阶段。
    孔子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晋魏献子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是仁义。晋国铸型鼎。子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经过十余年不断地完善,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形成相对完整、自洽体系。从此,内心不再疑惑,进而产生出一种自信——“坚毅”。因为有了理想的标杆,以此为参照,对外部事物都可以自如地应对,不再困惑。



    五十而知天命——“行道”阶段。
    鲁国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退隐而修著《诗》《书》《礼》《乐》,带领众多弟子走遍各国。孔子回国后,先后为中都宰、司空。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文功武备”,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归还侵占鲁的汶阳等地。孔子“堕三都”得罪“三桓”,功败垂成。孔子为大司寇,摄相事,诛少正卯,鲁国大治。鲁国举行郊祭,祭肉没有送给孔子,表明不想再任用他。孔子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
    此时,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还处在“知”的阶段,是“理想”“理论”。“道”要与身合一,要和在现实中着手施展自己的人生抱负、政治理想的行为结合起来,进行验证。从从政(亦儒家最看重的外王方式)角度上看,孔子出仕这一阶段的作为达到了其人生的巅峰。可紧接着被排斥,跌入谷底。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真正地感知到了“天命”的内涵(“天”指的是孔子之“道”上通于天,从而形成了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命”指的是因身外环境已形成的使“道”不得行的制约力量)。故要周游列国,到鲁国之外寻求机会。




    六十而耳顺——“难道”阶段。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在卫国, 孔子被南子召见,子路对此事极不满。孔子听说郑国的子产去世,十分难过,称其为古之慈惠者。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后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因此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孔子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到了蒲地,再次被围。在宋国,宋司马桓魋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在陈国,孔子师徒被围困在半道,绝粮七日。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自嘲如同丧家之犬。在叶国,叶国君主叶公向孔子问政,讨论有关正直的道德问题。在离开叶国返回蔡国的途中,孔子遭一位隐者讽喻……
    凡此种种,经历多了,心胸变得开阔,心境如同风雨过后的天空般清澈明净。对人对事,都看得眼明,听得顺耳(此阶段道已与身合一,身受难,即道受难,仿佛是必需的)!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得道”“成圣”阶段。
    回到鲁国,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儿子孔鲤、爱徒颜回去世。西狩获麟,孔子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停止修《春秋》。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孔子先后请求鲁哀公、季孙出兵讨伐陈恒,没有得到支持。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被剁成肉酱。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於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


    在农耕文化中,“老”可以是一种很高的境界。生命到了最后阶段,人生的知识、阅历最为丰富,而欲望、冲动降到最低点,知识、欲望、生命力三者最相配,处在十分自然、和谐的状态。即“自由”的状态。可谓“得道”。 故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纵观孔子的一生:
    在政治实践上,曾有过短暂的为“司寇”“摄相事”,使鲁国之大治;在思想上,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在教育上,创办私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孔子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从而形成了一个可以作为榜样的近乎完美的人生——圣人!
    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后世被尊称为“至圣”“万世师表”!是人类历史上极少数能够影响当代、光照千秋的伟人!!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19-2-6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书为心画——书法创作实验
记得十多年前,我在中国书法网“半月谭”栏目里主持过一个有关“书法文化内涵的缺失”的话题,曾提出过“如何产生新的书法创作范式”的问题。十余年间,此问题时常萦绕我心,进行过不断的尝试,试过“毛笔写新诗”“书写意识流”等方法,都没能解决问题。
当时,我还提出了一个“大书法”创作概念,即在由“情感的触动——文字的生成——书写的定格”等一系列过程共同支撑起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生长空间里,书法是最后精彩的收官,给变动不居的精神活动留下了一个具体可感的痕迹。我举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例:它将作者其时的情绪、思考,甚至失误的痕迹都一一呈现在纸上,使文学创作与书法创作这两条相对独立运行的轨迹在此交汇,相得益彰。我想,这世界上也许还没有任何一种艺术作品能够做到这样,这也是书法最具独特魅力的地方。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站立着的大都是一尊尊以自身为素材而成就的精神形象,而书法是在古代没有影像存留的条件下,保存古人精神风貌、生命痕迹的最好形式之一,它也是包含精神个体生命信息容量最大的一个文本。在“大书法”的生成系统中,书法不是目的(也不见得一定是最后的结果),呈现出“书写那个人”的精神风貌,才是最重要的!
古人的毛笔书写行为因有实用的支撑,虽没有太明确的创作意识,但其形式多样、种类繁杂、层次丰富,像一片原始森林,自成一个相对完整、自洽的文化生态系统。今人则不同。因毛笔书写的实用性几近于无,将毛笔书写行为定位为艺术创作,并使之成为书法存在意义的主体,而实际的书写行为,却少有生命意识的流露,故虽曰艺术创作,能体现的通常只是技术方面的内涵。在“大书法”创作概念里,仅有技术内涵方面的支撑是不够的,就好像一只脚不能支撑一个人的站立一样。
无法改变今人书写基本是“抄”的事实,既便是书写自己的诗文,因文字初稿(可能承载文字生命信息内涵最本真、最直观、最丰富的方式,在此之前的信息无法留痕)的形成,也极少是用毛笔书写,所以抄自己与抄前人的作品没有本质的区别。再加上中华文化语境的整体疏离,可以说现今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意境、音韵、墨象等古典文化之美,已经十分陌生,甚至根本无法感知!“美”与“不美”,只是“传说”。这些都使书法存在的土壤日渐萎缩,如同一只盆景。盆上之花木,如何与屹立在天地间的参天大树相提并论!这是另一个话题。这里不展开。
毛笔书写如何与当下的“我”产生关联?这是一个大问题!既然无法摆脱“抄”的命运,但又要呈现一个鲜活的“我”的艺术形象,这其中的矛盾如何解决?
书法是综合艺术!好的书法作品哪怕只写一个字,都能体现出汉字的综合之美,都存在着“字形”与“字意”两个方面的内涵。“字形”与“字意”的生成机制并不相同。字形属于视觉艺术范畴,与绘画相近;字意属于文字——思维范畴,与文学相近。人们面对书法,欣赏字形之美时,近乎本能地会向字意方面延伸,并试图找到二者之间的关联,然而二者之间却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独特的造型,也有极大的可塑性。当对字形的塑造向拟人化、拟物化(可名之曰“墨象”)方向发展,“所拟之人似‘我’、所拟之物也似‘我’”时,就被赋予了强烈的主观色彩,进而衍生出具体可感的内涵,但又无须一一坐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墨象流”即为书法。
但这种自我的笔墨艺术形象毕竟十分抽象、幻化,且多歧义,所以需辅助的文字加以固化与解读——旁白(类似于边款、题跋、注释的综合,但要开放得多。可与正文参看,也能独立成章),共同支撑起一个“自我”的艺术形象,就像“人”字的一撇一捺。
旁白的根据是“字意”。字意缘“字象”而生,通过象形、拆字、解读……等方法来编织意象流(而非根据文章的内容,这就与先在的文章,产生了距离。本质上就不再是“抄”),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往往与当下的“自我”暗合,妙在“有无之间”。“意象流”接近于诗歌。
文字的意象在有无之间展开,墨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展开。这里需要一个更高的主观意志——灵感与匠心,将她们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毛笔书写的可能空间。这也是一种新的实验与体验。
“墨象流”与“意象流”二者的关系是:欣赏书法形象时,以“墨象流”为主,“意象流”为辅;品读书法内涵时,以“意象流”为主,“墨象流”为辅。她们共生互动,各行其是,时有交触、碰撞,产生火花,但又无需一一对应。像一对相亲相爱却又极具个性、独立性的情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年初二,我上街买口罩未果。转念去看梅花,做了《值雨寻梅》的帖子。
         
值雨寻梅
三十多年前,在南山,也是一个大年初二的早晨,下雪了,整个过程我在《值雪寻梅》诗中记得清清楚楚:
初二人游远,  
书事余正酣。
不知风来叶,
不觉雨临窗。
闻声忽惊起,
剥啄逗身寒。
飘雨吹渐没,  
珠玉点瓦微。
无声积白羽,  
延伫忽心飞。
三转出深巷,  
过桥绕银堆。
寻芳茫茫里,  
览物得情归。
愿值一佳人,  
欣欣言所遇。
还室展宣纸,  
摇笔欲言真。
白龙呵冻墨,  
我写一枝春。
而今日,也是大年初二,在全国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要自我隔离,尽量不与他人接触,做不了其他事,只能防护好自己,平平安安度过春节。
对于我来说,这和往年也没有太大的不同,因为每年春节我几乎都是一个人过。
虽是独处,但也要自得其乐。
看梅花是我春节的保留项目之一。
当然,如果那里人多,就罢了。
下了一夜的春雨,整座城市都湿漉漉的。
打伞走在大街上,到处冷冷清清,看不到几个身影。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了一夜的春雨,整座城市都湿漉漉的。
打伞走在大街上,到处冷冷清清,看不到几个身影。

来到江边的亲水步道,若是晴日,或是往年春节,应该会有许多人到此拍照之类,但今天一个人都没有。

一岸的花树都静静地淋着雨,似乎我来也显得多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2.jpg 3.jpg



这一树梅开得很朴素,与一旁红艳艳的花树形成鲜明的对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崇勇 于 2020-2-22 10:14 编辑



     梅花,梅花

4.jpg 5.jpg 6.jpg

颜色被我调得很艳,有些俗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7.jpg

这一枝梅排队绽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8.jpg
因为下雨,撑着伞,用手机拍照时,很不方便,干脆将伞抛开,自如多了。
只是雨水沿着手腕往下淌,要不时地甩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拍一朵枝杈间的梅花时,没留心脚底,一个趔趄,肩头撞到了树干,落下一阵花瓣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书案上正好有几天前写春联剩下的红纸,于是濡墨书写了“值雨寻梅”四个字,也是湿漉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再发一张去年阳光好时拍的梅花
还有一只蜜蜂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疫情防控见闻
      2月6日,我到社区的“疫情防控”联防站值班,负责的路口内有十余幢房屋,1000多居民。我一个班有4人,交接前后时段需要劝阻和登记的人较多,其余时段则较空闲,保证有两人在岗的前提下,大家可轮流到附近无人处走动。联防站对面有一座鸽笼、一小片菜地,是一个好去处。我观察疫情下的人间百态,用手机拍了一些图片,回家配上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1
指向天空的愤怒!
真相在哪里?
SARS的教训完全被遗忘!
17年后,历史再次重演,而且更荒诞……
(被锯的树桩像一截受伤的手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2.jpg 3.jpg 4.jpg

2
刚走近鸽笼,便有一群麻雀哄然飞出,它们是野生、自由的,和笼中的鸽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3-29 05: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