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8|回复: 8

徐锡麟《出塞》诗与甲午之殇

[复制链接]

277

主题

280

回帖

2729

积分

栏目顾问

[作业活动]总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2729
发表于 2018-9-12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庄溪水 于 2018-9-12 18:39 编辑

雷海基

                                   徐锡麟《出塞》诗与甲午之殇

      清代末期著名的烈士徐锡麟有一首《出塞》诗: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诗悲壮豪迈,震撼人心。这是他1906年春作的。徐锡麟,浙江绍兴山阴东浦镇人,1905年前后曾出山海关至奉天、吉林,经西北诸省边疆而归。他那时为什么写这首誓死为国的的诗?说起来与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有关。1873年出生的他,甲午海战时21岁,目睹祖国被日本打败,签证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面对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而造成的国家糜烂。已中秀才的他不能只读圣贤书了,下决心要找到救国的道路。1903年,去日本求学考察,结识了陶成章、龚宝铨等革命党人。1904年,在上海加入同盟会的前身光复会。1905年,创设大通学堂于绍兴,除普通科目外,尤重体操,讲武事,以积蓄力量。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诗在艺术上继承了唐代边塞诗的风格,具有豪迈雄浑的特色。前两句诗开门见山,以诗言志,表现出克敌制胜、横扫千军的英雄气概,表示革命者立誓要推翻满清封建王朝,乘胜追击,直出塞外,把反动统治者消灭干净,革命军队应当高唱凯歌,胜利归来。作者用倒装句式和“应唱”、“誓灭”等字眼,充分突现出革命者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体制的决心及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诗的末两句,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勇于为国献身,义无反顾的豪情壮志。东汉名将马援认为,男子汉应该为国家战死在疆场上,以马革裹尸归葬。作者将马援的意思递进了一层,认为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就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须考虑。“青山到处埋忠骨”,如果为祖国为革命光荣牺牲,即使长眠于异乡的土地,不也同样是躺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吗。显然,此处立意比马援更深了一层。加上“只解”、“何须”的强调语气,因而更显得慷慨激昂,动人心魄。这首诗,通篇直抒胸臆,以诗言志,而又化典自如,真挚坦率地表达了作者的革命豪情,实乃文如其人。这首诗为什么感人,正如梁启超所言:是和作者的生命分劈不开——至少也是当他作出这几句诗那一秒钟的时候,语句和生命是合而为一。
    1907年7月6徐锡麟借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之际,连开七枪射杀安徽巡抚恩铭,后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被捕。行刑前年仅34岁的徐锡麟对清朝监斩官慷慨高呼:“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悔!”徐锡麟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诗,在中国诗歌历史上,是少有的。
     甲午之殇唤醒了徐锡麟,唤醒了千千万万爱国的仁人志士,才有了推翻腐朽无能清朝政府和数千年封建社会制度的辛亥革命。无独有偶,徐锡麟写这首诗四年之后,17岁的毛泽东在辛亥革命前夜写下了《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13年刘伯承写下了《出益州》,有句“壮士未埋荒草骨,书生犹剩少年头。手执青锋共和卫,独战饥寒又一秋。”1916年李大钊有诗《送别幼蘅》“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酒,高筑神州风雨楼。”都表达了舍身救国的豪情壮志。
     中日甲午海战带给中国巨大的灾难,掐断了中国开展洋务运动富国强兵,复兴崛起的道路。但是,正是这个甲午之殇让亿万国人警醒,才有了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才没有让徐锡A麟这些革命先烈的鲜血白流



3332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244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2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徐锡麟《出塞》诗与甲午之殇



清代末期著名的烈士徐锡麟有一首《出塞》诗: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32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244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2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悲壮豪迈,震撼人心。这是他1906年春作的。徐锡麟,浙江绍兴山阴东浦镇人,1905年前后曾出山海关至奉天、吉林,经西北诸省边疆而归。他那时为什么写这首誓死为国的的诗?说起来与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有关。1873年出生的他,甲午海战时21岁,目睹祖国被日本打败,签证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面对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而造成的国家糜烂。已中秀才的他不能只读圣贤书了,下决心要找到救国的道路。1903年,去日本求学考察,结识了陶成章、龚宝铨等革命党人。1904年,在上海加入同盟会的前身光复会。1905年,创设大通学堂于绍兴,除普通科目外,尤重体操,讲武事,以积蓄力量。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写作背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32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244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2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在艺术上继承了唐代边塞诗的风格,具有豪迈雄浑的特色。前两句诗开门见山,以诗言志,表现出克敌制胜、横扫千军的英雄气概,表示革命者立誓要推翻满清封建王朝,乘胜追击,直出塞外,把反动统治者消灭干净,革命军队应当高唱凯歌,胜利归来。作者用倒装句式和“应唱”、“誓灭”等字眼,充分突现出革命者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体制的决心及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诗的末两句,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勇于为国献身,义无反顾的豪情壮志。东汉名将马援认为,男子汉应该为国家战死在疆场上,以马革裹尸归葬。作者将马援的意思递进了一层,认为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就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须考虑。“青山到处埋忠骨”,如果为祖国为革命光荣牺牲,即使长眠于异乡的土地,不也同样是躺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吗。显然,此处立意比马援更深了一层。加上“只解”、“何须”的强调语气,因而更显得慷慨激昂,动人心魄。这首诗,通篇直抒胸臆,以诗言志,而又化典自如,真挚坦率地表达了作者的革命豪情,实乃文如其人。这首诗为什么感人,正如梁启超所言:是和作者的生命分劈不开——至少也是当他作出这几句诗那一秒钟的时候,语句和生命是合而为一。------评折诗作。精彩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32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244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2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32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244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2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1907年7月6徐锡麟借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之际,连开七枪射杀安徽巡抚恩铭,后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被捕。行刑前年仅34岁的徐锡麟对清朝监斩官慷慨高呼:“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悔!”徐锡麟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诗,在中国诗歌历史上,是少有的。-------言行一至!令人钦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32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244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2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甲午之殇唤醒了徐锡麟,唤醒了千千万万爱国的仁人志士,才有了推翻腐朽无能清朝政府和数千年封建社会制度的辛亥革命。无独有偶,徐锡麟写这首诗四年之后,17岁的毛泽东在辛亥革命前夜写下了《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13年刘伯承写下了《出益州》,有句“壮士未埋荒草骨,书生犹剩少年头。手执青锋共和卫,独战饥寒又一秋。”1916年李大钊有诗《送别幼蘅》“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酒,高筑神州风雨楼。”都表达了舍身救国的豪情壮志。

     中日甲午海战带给中国巨大的灾难,掐断了中国开展洋务运动富国强兵,复兴崛起的道路。但是,正是这个甲午之殇让亿万国人警醒,才有了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才没有让徐锡A麟这些革命先烈的鲜血白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32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244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2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甲午之殇唤醒了徐锡麟,唤醒了千千万万爱国的仁人志士,才有了推翻腐朽无能清朝政府和数千年封建社会制度的辛亥革命。无独有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32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244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2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辛苦了,敬茶,遥祝秋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4-20 03: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