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8|回复: 10

[佳作转载] 佛门禅诗分析与鉴赏

[复制链接]

544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0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23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12-23 22:14 编辑

佛门禅诗分析与鉴赏

罪福如幻起亦灭
毗舍浮佛[1]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景德传灯录》卷一页十五:
   【白话新唱】身体是由地、水、火、风构成的心理是与外境相应而产生的。如果没有外境也不会有心理的种种感受同样的。人们心理上的罪恶与幸福的感受也是这般因缘和合产生的幻觉,只是幻觉而已,也会随着因缘消灭而消灭。智慧猛利的人一了解到只是幻觉而已,立刻能不为罪恶所忧,不为幸福而喜。
   【分析与鉴赏】
    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紫柏真可,很重视这首昆舍浮佛偈,常常教人持诵。他认为这首偈是“去来诸佛心印,禅之真源”,曾说过:“吾持此偈二十余年,已熟半句;(若)熟两句,死生事无虑矣!”
    本偈最后说:“罪福如幻起亦灭。”其实,把任何相对义代入“罪福”,都能成立,例如大小、明暗、天堂地狱、涅槃轮回……一切都是如幻起亦灭。用这样透彻的智慧来观照人的身与心,世界的事与物,莫不如此。
    单单只是提醒自己:美好的事物终究会消失,幸福终究会结束,红颜毕竟会老去,英雄毕竟会白头,人生自古谁无死?就足以使人眼明心清,对眼前的遭遇起了不同的感受。
    人们常沉迷于眼前之境,往往也是因为没把事物必将起亦灭放在心上,只看见刀刃上的蜜,没看见蜜之下的刀锋。
    至于看清真相后,个人如何抉择生命情调,那是个人的决定了。
    注:[1]毗舍浮佛:传说中,过去庄严劫出现在世上的第一千尊佛。
篱边金菊预闻香
五祖法演[1]
一片秋光对草堂,篱边金菊预闻香,

蝉声未息凉风起,胜似征人归故乡。

   《法演禅师语录》卷下,大正藏第四十七册页六六六下:
   【白话新唱】草堂外呈现出秋天的光景,竹篱边含苞待放的金菊花散发出清幽的香气,晚夏的蝉声尚未歇息,
初秋的凉风已然吹起。这时的气候正是一年四季中最舒爽宜人,这种快乐犹如远征的人回归故乡。
   【分析与鉴赏】
    这首诗表现着禅者怡然自适的心境,由于心情从容,所以能悠然欣赏秋光、金菊香、蝉声、凉风的美。
    常有人引用《圣经》的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来表达他们看够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再引起他们的兴趣了。
    禅者的看法恰好相反,太阳底下永远有新鲜的事情,关键在于,是否有新鲜的心情。
    没有新鲜的心情,那人就等于是一具会说话的木乃伊罢了;有新鲜的心情,就能从毫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新的意义。
    还在修行路上栖栖惶惶的人,心里总想:开悟是全世界最快乐的事!但已开悟的人,觉得开悟没什么,反倒是一朵路边不知名的野花或竹篱边的金菊花,带给他更大的喜悦!
    注:[1]五祖法演(?-1104):六祖下十四世,嗣法于白云守端,有《法演禅师语录》三卷行世。
未动舌头文采露
石霜妙印[2]
未动舌头文采露,五千余卷一时周,

若言待月重开卷,敢保驴年[3]未彻头。

   《续指月录》卷三页七十七:
   【白话新唱】在月光下看佛经,游移的流云遮蔽了月光,使我忽然想到,佛陀还没开口说法时,佛经的文采已经显露了,五千余卷的大藏经,森罗万象在一眨眼间就讲完了。若有人说:等待月光重现再读经吧!唉!保证这个人永远也别想开悟
    【分析与鉴赏】
    如果“佛经”是真理的代名词,那么,五千多卷的佛教大藏经,想找出一本“佛经”是蛮难的。真正的“佛经”,不在黄纸黑字上,而是一部无字天书,我们眼所见、耳所听、心所思的一切,都是这部无字天书的内容之一。
    禅师是具有阅读这部无字天书能力的人,他们曾经写下“檐头雨滴,分明历历”、“多谢流莺能助我,晓来枝上语千般”、“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一类的文字,算是对无字天书的一二批注,可惜的是,这些批注看得懂的人就懂,看不懂的人还是摸不着边。
    学佛人倘若只以佛经为重,而不去领悟这部无字天书,必然被佛经所困。
    宇宙,多采多姿的森罗万象,就是一本活的无字天书。
    有智慧的人,宁可读活的佛经,不读死的佛经。
    六祖慧能曾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倘若在文字堆里打转,就永远看不懂无字天书,这也就是石霜妙印所说的“若言待月重开卷,敢保驴年未彻头”的意思。
    现代人已经很少能过完全不使用文字、思想的超原始生活了,即使是只过一天,也很困难。但我深信,若能体验这样的生活一天,就会为生命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注:[1]本诗原题名《对月看经偈》。[2]石霜妙印:六祖下十九世,嗣法于万寿月林师观。[3]驴年:十二生肖里没有驴,所以从鼠年到猪年都有,就是没有驴年,禅师有时喜欢开玩笑说:“驴年悟得!”意思是休想开悟。
不时心似冰
慧永[1]
高山飞瀑沫,野寺少燃灯,

坐对玲珑月,不时心似冰。

                                               (出处不详)
    【白话新唱】高山上瀑布奔流,清凉圆润的泡沫飞翔在空中,天色虽然黑暗了,无人拜访的寺庙也没有点上灯火。我独自坐在瀑布旁,望着近在眼前的月亮。晶莹剔透,那就是我的心。无论红尘有多少喧嚷,这里依然宁静。
    【分析与鉴赏】
    无人的高山,无人的野寺,黑暗的夜色,孤僧独自月下禅坐。没有文人丝竹的雅乐,但有瀑布澎湃的声浪,没有诗人浪漫情怀,但有道人清澈如冰的心,与天上明月相辉映。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自我实现者比较能够,而且喜欢独处。”
    独处而不寂寞,心灵在极高的精神天空翱翔,这是人类极少数的心灵贵族才能悠游的境地。
    不过,任何人都有这份潜能,无论何时何地,能够一念向内心深处望去,深深望去,都有机会窥见美丽的心灵星空。
    佛性、佛慧是人人本有的,不需刻意修来,拨开污垢就可以见到了。即使只是一念,集中了很想一窥究竟的诚意,汇聚成激光一般,虽然光束微细却能量强大,就能打破万年黑暗,让内在智慧的光透射出来,然后无明污垢的全盘崩溃也将势在必行,不可逆转了。
    从烦恼到解脱,往往只是一念之间。
     注:[1]慧永(332-414):晋代僧,与慧远同学于道安门下,庐山莲社十八贤之一。
踏花归去马蹄香
浙翁如琰
几年鏖战历沙场,汗马功高孰可量?

四海狼烟今已息,踏花归去马蹄香。

   《禅宗杂毒海》卷二,卍续藏第一一四册页一二八上:
   【白话新唱】经历沙场多年征战,汗马功高,谁能计算?如今我总算打赢了这场战争,四海狼烟业已平息,骑在马上,踏着群花凯旋,回到故乡时,连马蹄都是香气洋溢。
   【分析与鉴赏】
    浙翁如琰所叙述的这场艰苦的战争,是从迷到悟的大决战!对手是最狡猾、最顽固的敌人,也是全世界最难打败的——自己。
    修行,可以说就是面对自己的习性:转不良的心理模式成为实事求是,将凡夫的偏执化为圣者的无分别心,不再有多余的杂念与情绪。
    只是如此而已。但是,凡是对自己下功夫的,都是最难的,凡是对别人说的,都是容易的。也难怪,修道者众多,成道者却寥若晨星。
   《四十二章经》说:“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
    人有八万四千烦恼,就等于一人对抗八万四千名敌人,这真是一场可歌可泣的大战!虽然胜算未必大,但战果绝对甜美。
    “四海狼烟今已息,踏花归去马蹄香”,这是一幅迷人的美丽画面。你瞧!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开悟之后,连马蹄都是香的。
    也要有那份从容的心情,才能知道:咦!马蹄是香的!
    注:[1]本诗原题名《赠别》。
如此而已
正法雪光[1]
如此而来,如此而去,
却叩真乘,如此而已。
    《续指月录》卷十二页一九四:
    【白话新唱】就这样来到人间,就这样离开人间,人生走一遭却让我发现了宇宙的真相,就是这样而已。
    【分析与鉴赏】
    悟道者在与道契合时,打从内心说出的“如此而已”,这简单的四个字,真是蕴涵深远,不是局外人所能想象的。
    真理只是如此而已,但我们已经从孩提时就被污染了,毫无自觉地戴上偏见、想象的眼镜看待世界。我们习惯于扭曲的认知模式,视之为正常,更由于几乎全世界的人都一同陷入这幕幻剧里,因此,即使想在身边找到半个清醒的人,都变得难上加难。犯错的人太多,使我们不再觉得错误的存在。
    读过一个笑话,感到很好笑,也很发人深省。
    一名男人不幸遇到船难,漂流到无人的荒岛上,久而久之,欲望无法纾解,他竟然想拿岛上的母羊做为发泄对象。
    还好,只要他一靠近那只母羊,旁边的狗便对他狂吠起来,使他无法达到目的。
    有一天,一位金发女郎发生船难,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她救上岸来。那艳丽的俏女郎含情脉脉地对他说:“先生:你救了我的生命,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
    那男人欣喜若狂说:“太好了,请你现在过去帮我看住那只狗,别让它过来!”
    说完便扑向那只母羊。
    喔,喔!
    这就是全人类的愚蠢,以假为真习惯了,如此而已。
    注:[1]正法雪光:六祖下二十八世,嗣法于洁空通禅师。

544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0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3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常沉迷于眼前之境,往往也是因为没把事物必将起亦灭放在心上,只看见刀刃上的蜜,没看见蜜之下的刀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0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3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表现着禅者怡然自适的心境,由于心情从容,所以能悠然欣赏秋光、金菊香、蝉声、凉风的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0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3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禅者的看法恰好相反,太阳底下永远有新鲜的事情,关键在于,是否有新鲜的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0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3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佛经”,不在黄纸黑字上,而是一部无字天书,我们眼所见、耳所听、心所思的一切,都是这部无字天书的内容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0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3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祖慧能曾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倘若在文字堆里打转,就永远看不懂无字天书,这也就是石霜妙印所说的“若言待月重开卷,敢保驴年未彻头”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0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3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性、佛慧是人人本有的,不需刻意修来,拨开污垢就可以见到了。即使只是一念,集中了很想一窥究竟的诚意,汇聚成激光一般,虽然光束微细却能量强大,就能打破万年黑暗,让内在智慧的光透射出来,然后无明污垢的全盘崩溃也将势在必行,不可逆转了。     从烦恼到解脱,往往只是一念之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0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3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可以说就是面对自己的习性:转不良的心理模式成为实事求是,将凡夫的偏执化为圣者的无分别心,不再有多余的杂念与情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0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3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理只是如此而已,但我们已经从孩提时就被污染了,毫无自觉地戴上偏见、想象的眼镜看待世界。我们习惯于扭曲的认知模式,视之为正常,更由于几乎全世界的人都一同陷入这幕幻剧里,因此,即使想在身边找到半个清醒的人,都变得难上加难。犯错的人太多,使我们不再觉得错误的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58

主题

23万

回帖

61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副站长兼四海论诗区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846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26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学习受益。感谢老师分享!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7 1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