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四面八方 于 2022-4-26 10:01 编辑
由一首古词想到诗词韵部改革的必然性 文/王维宝
近日,一位诗友发来宋代著名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说“这首词不押韵”,原文如下: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此牌“西江月”,以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为正格,双调五十字,前后阙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另有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后阙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等变格。 初步判断,朱敦儒的《西江月》用了正格。此格标准如下: 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 凤额绣帘高卷,兽镮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恹恹难觉。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 好梦枉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通俗的说,柳永这首《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有两个要点: 1、上下阕前两句对仗; 2、上下阙后三句押韵,最后一个字转仄韵,韵部不变 以下用两个具有权威性的检测系统,检测朱敦儒的《西江月》。 ㈠《诗词吾爱网》显示: 世事短如春梦 人情薄似秋云【云:第六部】不押韵(第1组韵) 不须计较苦劳心【心:第十三部】不押韵(第1组韵) 万事原来有命【命:第十一部】不押韵(第1组韵) 幸遇三杯酒好 况逢一朵花新【新:第六部】不押韵(第1组韵) 片时欢笑且相亲【亲:第六部】不押韵(第1组韵) 明日阴晴未定【定:第十一部】不押韵(第1组韵)
换个通俗说法,错误是: 1“心”属于“第十三部”,理应第六部,不押韵。 2“命”跟“定”为“仄”没错,但属于“第十一部”,不押韵。
㈡《中华辞赋网》显示
世事短如春梦 人情薄似秋云【云:六部(平)】押韵 不须计较苦劳心【心:十三部(平)】不押韵 万事原来有命【命:十一部(仄)】押韵 幸遇三杯酒好 况逢一朵花新【新:六部(平)】押韵 片时欢笑且相亲【亲:六部(平)】押韵 明日阴晴未定【定:十一部(仄)】押韵
换个通俗说法,错误只有一个: “心”自己属于“第十三部”,理应第六部,出格。 再补充一句(不要以为废话)是说,“命”跟“定”为“仄”就行了,不必要非得归“第六部”。 如果用现在的“中华新韵”或者“中华通韵”检测,“心”与“云、新、亲”归属同一个韵部(检测过程略)。结果为: 在《诗词吾爱网》依然不押韵; 在《中华辞赋网》押韵。 不难看出,这两家检测系统对于此牌“西江月”正格的理解有所不同:前者要求前后阙中两平韵、一叶韵“属于一个韵部”。而后者没有此要求。 事实上,朱敦儒的《西江月》在那个时代之所以这么写,照现在的说法是用了“临韵”与“借韵”的手法。于是我们不禁要问:词林正韵早在宋代就有人不死搬硬套某些“韵部”所限,打破之,就把临韵视作同韵了。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用了“中华新韵”或者“中华通韵”。 给朱敦儒在格律诗词用韵上的“先见之明”,“创新”“改革”思想点个大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