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5|回复: 2

关于律诗颔联、颈联的结构安排以及注意的问题

[复制链接]

2156

主题

3万

回帖

1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7446

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6-27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律诗颔联、颈联的结构安排以及注意的问题[color=rgba(0, 0, 0, 0.3)]醉月诗苑 [url=]醉月诗苑[/url] [color=rgba(0, 0, 0, 0.3)]2022-06-26 00:06 [color=rgba(0, 0, 0, 0.3)]发表于江苏
[url=]睡莲音乐:桑吉平措 - 睡莲[/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近来,我发现好多朋友忙与创作——赋诗填词,我也看了几个朋友的作品 ,都很用心在写。律诗中的对仗也算工整,但是,问题还是客观存在的——呆板、结构不合理、承转不利等等……
        我想,学了这么久的对联了,大家也许会想,对联没什么注意了平仄、词性、意境也没什么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因为,即便你全面掌握了对联的基础和技巧,也未必能成功地嫁接到律诗的对仗联句中,当然了,还有很多朋友尚未涉足格律诗,不知道自己学对联的目的是什么,我迟迟不在群中涉及格律诗就是感觉大家的词句的基本功尚欠火候,怕大家学早了学个罗圈腿,但是急性子的人毕竟大有人在,今晚呢,我就讲讲咱们怎样构思律诗中的颔联、颈联,以及怎样处理这两联在诗中的结构,希望能对新手在七律的谋篇布局上有点帮助。
       格律诗的话题,犹如浩瀚夜空的璀璨星辰,数不胜数,咱在这里一笔带过,以后逐步涉猎——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以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登高》为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
      
     这四个联句分别有起、承、转、合 的作用,暂不细表。“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这是律诗的基本格式。我想大家也都是知道的,点到为止。
        一,本联需要掌握的以及需要注意的
       前几天,我动员群里的朋友主动出联,并且要逐步熟练地掌握自成联的本领,就是为了将来运用到律诗中可以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但是真正参与的并不多,希望大家在这一环节多下功夫。
       颔联、颈联,都是严格对仗的联句,这些对偶句有工对、宽对、正对、反对、借对、流水对、错综对等等,平仄相对大家晓得,词性呢也是反复地讲,应该说我讲的很详细,甚至把偏正词组分作状中偏正词组和定中偏正词组,为的就是让大家懂的句子的词性结构。句子是由词组(短语)组成。词与词可以按多种方式组合,如:联合、偏正、主谓、动宾等等。明白了这一点,我才可以谈句子的结构。
从本联来说,上句下句的结构必须相同,否则就不是对偶。


       1、忌合掌
        合掌的话题,有人说是伪命题, 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很重要。


       同义相对谓之合掌,这是诗家之大忌。咱们群里平日为这个也若干次探讨,在别的群也为了这个问题争得不可开交,我想,咱们还是谨慎点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觉得,合掌一般指实词。如王藉的一句很有名的句子:“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虽然有名,常被人们引用,但它却犯了合掌之忌,如“噪”对“鸣”之类,还是力避为好。



       2、忌黏滞


       此一忌与合掌近似,即上下句意思太近,近乎合掌。合掌是词与词的小同,黏滞是上联与下联的近乎雷同,本来就八句,行家里手犹觉太多的东西需要表达,八句不多,但是你如果觉得句子太多不知写什么,硬塞一些空洞的、多余的句子在诗中会让人索然无味的。

       有人说散文如散步,诗歌如舞蹈。既然是舞蹈,步与步之间的跨度就要大些,要拉开距离。如果句与句之间的意思太近,语言就缺乏张力和含量,就显得黏滞。
       3、忌死对


       对偶须工,这是常识。但是,若一必对二,天必对地,雨必对风,如《笠翁对韵》一般,那是村学究教村童对课的死法子,听不得。
       把对子对活,说来简单,其实很难,它很需要功力。一、得有很好的学养,知识面得宽;二、得有很好的悟性,善于联想和想象,能把天上地下宏观微观仙家冥界古典今事等等信手拈来,并且对的天衣无缝,这的确非一日之功。


      二、两联之间的关系及需要注意问题
      1、忌结构雷同


       整个两联的结构雷同,不用两个整联雷同不行,即便相对应处,如头两字、头四字、末三字结构相同也不行,起码是不好。律诗一般要求颔联、颈联的句式结构不一样,否则称为“摞眼”,是作诗大忌。姑且莫说今人诗词,即使是唐人,也有犯摞眼之弊的例子。例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中的颔联、颈联为: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不难看出,四个句子的前四字结构完全相同,都是偏正名词短语加偏正动词短语。如果将“芙蓉水”、“薜荔墙”、“千里目”、“九回肠”都看成偏正结构,则四个句子结构完全相同,是名副其实的“摞眼”。一犯此忌,诗句就显得呆板了,节奏感尽失。

     2、忌不分层次


中二联不能孤立地看,我们得把它放在一首诗的整体中来处理。七律的结构,大致可以这么说,首、颔、颈、尾的关系,就是起、承、转、合的关系。首联破题立意,颔联得“承”,不论结构还是立意,都得“承”,颈联就得转了,得为尾联的收足全诗作铺垫。既然中二联是承和转的关系,必然要有层次感。

       七律的中二联都写景的例子也很多,但得安排好,一定得分出层次来。或一联大景一联小景,一联近景一联远景,一联动物一联植物。还得注意结构的变化,给人一种揖让错落之美。

       中间两联不分层次,并列排比地写,正象快板书。这个说法是不错的。我们千万不要把很典雅的七律写成快板书了。
     本来是不想细讲颔联与颈联的承转关系的,但是这个承转实在重要,不妨多罗嗦几句:
     
        颔联的责任是承接首联,就是承接开头。承接的话不妨和缓,这里与首联形成扬抑之势。其具体写法多种多样,一般规律可以归纳为与上联形成或一情一景,或一景一情,或以景取景,或以情承情等构架。总的来讲情景配合,重在起伏波澜,避免光说情景。
     
       但承接联也不能一概而论为平和承接,主要还是看诗作内容的需要。如果开头为叙述白描式,其承接则以上扬为妙。就其表现手法而论,主要可归纳为加倍法,递进法、反接法。
      颈联起着转折的作用:通过第二联承接之后,第三联就要转折,一般来讲,转折要求突起,这样又与承接联形成新一轮的扬抑之势。这样更显得有波澜,有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其主要写作表现手法也是加倍法、递进法和反接法。

        (1)加倍法:对上一联加一倍强调。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在第一联写了“国破”,此联本写诗人对国事的悲痛,而他对本来让人喜爱的花鸟却写成悲痛,这就更突出悲痛的深切。
        (2)递进法:对照上一联透过一层的写法。多见于绝句第二联。如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诗人离乡十年,日夜思乡。而今不但回不了故乡,却要离开并州到更远的地方去。因此,第二联不说回不了故乡,而是说回望并州像故乡,这就更深一层写出思乡的念头。
        (3)反接法:采用与上一联逆反的意思来突出 原意。这种写法多用于绝句。如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人贬官到岭外,不知家里的情况。这次得以回乡,心里最迫切的是想尽快知道家里的情况。诗人自己想急于知道,但又不敢向人打听。这样写,写出了曲折,写出了情调和韵味。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23

主题

36万

回帖

95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50845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22-6-27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我发现好多朋友忙与创作——赋诗填词,我也看了几个朋友的作品 ,都很用心在写。律诗中的对仗也算工整,但是,问题还是客观存在的——呆板、结构不合理、承转不利等等……
        我想,学了这么久的对联了,大家也许会想,对联没什么注意了平仄、词性、意境也没什么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因为,即便你全面掌握了对联的基础和技巧,也未必能成功地嫁接到律诗的对仗联句中,当然了,还有很多朋友尚未涉足格律诗,不知道自己学对联的目的是什么,我迟迟不在群中涉及格律诗就是感觉大家的词句的基本功尚欠火候,怕大家学早了学个罗圈腿,但是急性子的人毕竟大有人在,今晚呢,我就讲讲咱们怎样构思律诗中的颔联、颈联,以及怎样处理这两联在诗中的结构,希望能对新手在七律的谋篇布局上有点帮助。
       格律诗的话题,犹如浩瀚夜空的璀璨星辰,数不胜数,咱在这里一笔带过,以后逐步涉猎——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6

主题

3万

回帖

1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7446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6-27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楚剑赋夫 发表于 2022-6-27 07:01
近来,我发现好多朋友忙与创作——赋诗填词,我也看了几个朋友的作品 ,都很用心在写。律诗中的对仗也算工 ...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12 01: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