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回复: 6

[佳作转载] 竹枝词艳丽

[复制链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24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竹枝词艳丽
(一)
  写下这题目时有点犹豫。诗坛绝句佳作多的是,何以先把眼光给了竹枝?给了竹枝也就罢了,何以执意于猎“艳”?但写作这事,有时靠的便是一股子冲动。倘若计较太多,写出来未免沾点八股气息,稳当是稳当,得体是得体,那性情也就磨得张三李四都一个样了。写作要有个性,写诗评诗更是如此。
  竹枝词的个性,或者说,竹枝词的魅力,“艳”字可排第一位。
  艳有二义:情与色。情指男女之间的爱恋。色指天地之间的美景。写得最精彩的竹枝词,非情即色。
  当然,笔者这里说的竹枝词,主要指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或者不如说,是以七言绝句的体裁而写出的竹枝词,格律比绝句宽松,但比古风要严。竹枝词本是古代巴蜀地区流传的民歌。既为民歌,便有曲调。唱时,以笛、鼓伴奏,声调宛转动人。唐代刘禹锡任夔州刺吏时,见过民间联歌《竹枝》,吹笛击鼓,边唱边舞,印象极深。于是便依调写词,创作《竹枝》新词十一篇,广为流传。从此,竹枝词便步入文学的殿堂,由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而有了文人的推动,这竹枝词便迅速向全国各地传播,于是就有了各种地方和不同种类的竹枝词。
  无论竹枝词如何流变,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必须保留或略带一点“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的民歌风味。而正是这一点,使它不同于背负太多“兴观群怨”功能色彩的其他诗歌体裁。如果你问一个对诗词懂得不多的人说什么是竹枝词,他一定会举“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两句,略带迟疑地问道这是不是。无“晴”,有“情”,竹枝词给人的最深印象是一“情”字。风情,恋情,乡情;情色,情景,情意。尽管唐以后文人体竹枝词的写作,“或抒过眼之繁华,或溯赏心之乐事”,“借眼前之闻见,抒胸际之牢愁”,写作题材越来越广泛,不单是吟咏风土、男女恋情,也涉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事民生,无不一一入诗,但通常最能动人心弦的,其一是写男女之间的情感,其二是写自然山水的景色。这是竹枝词可言“艳”的两大类诗作。
  下面从近几年诗坛中读到的有“艳”味可言的佳作中选几首略作点评。
  可以说,在我们诗坛中读到的绝句佳作,竹枝词占有一定的份量。当然也是因为有很多的诗友喜欢这种诗体。宽松,随意,尽情坦露,尽情宣泄,尽情描写;不必刻意去追寻什么政治色彩或社会意义,只把感动过自己的一个景色、一种情怀、一处风俗、一组生活片段、一桩人事始末、写出来感动他人就是了。比如,三意吟者的这首《杜湖》:
十里春堤西埠头,
浣纱姑妇柳腰柔。
梨花带雨肌侵雪,
惹得东风吹绿绸。
  诗人沿着十里春堤在湖边信步闲游,忽然眼前一亮,心里一阵颤动,看到了一个风姿绰约美色迷人的女子在码头旁边洗衣服,一时竟看呆了。你道为何?莫非那女子是西施再世?要不便是诗人三年没见过女人?非也。爱美之心,人自有之。村姑浣纱,向来是文人士子津津乐道的好风景。但看三意吟者有没有高超的笔力,画出前人未曾画过的场景。这诗的后两句,通常便是绝句的点睛之笔。只见诗人用比喻加拟人的手法写道:“梨花带雨肌侵雪,惹得东风吹绿绸。”由实转虚,虚中有实。“肌侵雪”一句,是夸村姑肤色之美的,细品自有“艳”味。
  知者,牡丹初绽,芍药迎风,梨花带雨,海棠醉日,这都是被古人视为“艳冶非常”之美景。村姑浣纱,自是衣袖挽得高高的,露出那粉臂玉手。这“肌侵雪”,便是形容那粉臂玉手之美感。诗人有否由玉臂想象到他处,我们不得而知,也不可妄加推测。但旁边的另一个人可是按捺不住了,它使劲把平静的湖水吹出一层波纹来,想吸引浣纱的村姑抬头“看过来”。这三意吟者可真够狡猾的,明明是自己爱美之心被搅动,却拿东风说事。诗里有我,又让人逮不着,这便叫棋高一着。
  但假如你以为这诗是写村姑的,那你就错了。诗人写的是湖,美丽的杜湖。杜湖之美,在于有“十里春堤”,翠柳飘摇,映绿一湖静水。村姑浣纱,成了点缀湖景的一个亮点。而东风因了村姑的美艳而动心,用吹皱一湖绿水来献媚邀宠,便给杜湖的美丽增添了青春的活力。结句用“绿绸”来形容动感的湖水之美,又与“十里春堤”构成首尾呼应,使杜湖的美有了更多具体形象的支撑,诗味转厚。东风吹皱一池绿水,这景象,这意境,前人较多写过用过,但作者用了“惹得”二字,便写出了新意。此诗的构思巧妙,二三句写村姑,一四句写湖景,环环相扣,首尾相接,一气而下,浑然成篇,看不出雕琢的痕迹,是为佳作。
  比三意吟者更有能耐的是清江野老。你看他这首《响铃裙》:
举步动裙摇响铃,
多姿巴女有金声。
裙铃本是侬情系,
谁欲解铃当细听。
  本来是他眼色迷离地尾随一位“多姿巴女”观察了好一阵子,可一落笔就把自己给隐藏起来了。而且这野老也颇知趣,毕竟一把年纪了,再怎么描写也不好意思去写人家的柳腰和玉臂了。再说,这柳腰和玉臂也已被人写烂了。高手最忌落人窠臼。于是便别出心裁地描写巴女身上的裙铃来。前两句描写巴女一走动、身上的裙铃便摇晃碰撞发出叮当响声的情景。或许那女子思春心切,有意晃动身子,那摇响的铃声,竟象一组直扑人心的美妙乐曲。
  假如你接下来就写那铃声如何地让人神魂颠倒的话,这诗就直白无味了。好个清江野老,虚晃一枪,反客为主,立马来一转折,那诗笔直逼巴女的内心深处,让女子的心态兀地坦露出来,由是说出“裙铃本是侬情系,谁欲解铃当细听”的“潜伏”着求爱信息的话语来。说让你细听,是考察你是否“知音”。那么,这女子假如看中了意中人、属意让谁上去解铃的话,那铃声自当传出特别的信息来的。没听懂,你可就不能自作多情而莽撞行事啊!行什么事?解铃,只是解铃? 不,既解铃,便可拥得美人归。原来这野老的诗,也有“艳”味。只不过藏得比较深。
  再看桑榆这首《新婚小姑回门》:
新婚三日急回门,
姑嫂亲如久别人。
贴耳悄悄一声问,
小姑双颊绽红云。
  新婚三日回门,这是一些地方主要是农村的风俗。洞房新婚,对于女人来说,先前一直是既兴奋又神秘、既渴望又害怕、既快乐又害羞的事儿。说是先前,是因为习俗风情正在大大的改变。如今的女子,已不再身困深闺,见识多了,胆量大了,甚或未婚也已有了试婚经验的了,便不在此论之列。因为是兴奋、神秘、快乐、害羞之事儿,便不免会遭亲友的善意调笑或者恶意作弄。即使是婚后第一次回门,嫂嫂也会拿新娘子寻开心。诗人这题目一写下来,读者八成便猜到诗人想说什么了。但猜到是一回事,诗人究竟如何写又是一回事。桑榆的写法是,前面先铺垫,后面搁包袱。前二句描述新娘子与嫂嫂的亲密感情,“亲如久别人”,说明平时相处的感情之深。这就为后面的取笑埋下伏笔,且定了调:无话不说,玩笑到顶,但会是善意的。正当读者好奇地想知道这姑嫂如何作弄新娘子时,却傻了眼:最精彩的戏没有上演。包袱被作者捂得紧紧的。
  包袱是相声艺术逗乐观众的主要手段,包袱一抖开便可赢得一阵笑声。这桑榆的把戏是包袱要读者自己抖。怎么抖?嫂嫂这“贴耳悄悄一声问”,那新娘子立马“双颊绽红云”,这一句“问”话比二锅头、五粮液、竹叶青的酒精含量还要高。嫂嫂究竟问的是什么,你自个体会去吧,你别想从作者脸上的诡笑找到什么答案。不过,也并非无迹可寻。女人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突然“双颊绽红云”,人们会有较多的观察经验。正是这一点可以让诗人点到为止而不必把话挑明。假如你硬要往浑味上凑,搬出新婚娘子回门嫂嫂必定口无遮拦逼问是否“一回疼,二回麻,三回虫子往里爬”的黄段子来,那可是你自个的事。我们桑榆的本意,也许只是问新娘子有否在洞房做俯卧撑或藏猫猫之类。总之,艳而不淫,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
(二)
  清代诗评家袁子才最欣赏竹枝词这种艳而不淫的写作特色。他在《随园诗话》中举了李啸村、杨次也、黄辛田、程望川的一些诗作,认为是最艳绝一时的佳作。我们这里不妨录几首作一比较。先看杨次也《西湖竹枝词》中的这一首:
自翻黄历拣良辰,
几日前头约比邻。
郎自乞晴侬乞雨,
要他微雨散闲人。
  这位约了邻居男子郊外闲游的女子,也够大胆的了。但她的最大愿望也不过是让蒙蒙细雨把闲杂人等赶走,好让他俩说些悄悄话而已。杨诗的长处是通过“乞晴”与“乞雨”这一相互冲突的细节揭示女人的心态,写法与清江野老上举诗相近。但因为杨诗从头到尾是以女子的角度写的,诗文有点过于平铺直叙。清江野老的诗行笔迭宕有变化,又以“裙铃”串起全诗,气脉贯通,首尾相顾。况且那巴女觅知音解铃,比杨女约比邻出行,更能牵动人心,可谓其“艳”过之。
  再看程望川《扬州竹枝》中被袁枚称誉的这一首:
准备明朝谒梵宫,
痴情不与别人同。
薰笼彻夜衣香透,
故意钩人立上风。
  程诗中的这位女子更有心计。古时的女子是较少在外抛头露面的。去佛寺进香或许愿,便是一个接触外人的极好机会。你看这女子,一整夜在给明早要穿着的衣裳薰香,为的是明天在外面人多的地方可以抢占一个上风位置让飘走的香味把男人的目光勾引过来。这诗的精彩全在结句。果然“艳”味更盛一筹。
  不过,当笔者读到山村竹子的《春夜听雨》二首时,便觉得一点也不比程诗逊色。其诗录如下:
(一)
牵情缕缕复丝丝,
声著花枝与柳枝。
夜立东窗人不寐,
偷听天地诉相思。
(二)
淅沥声轻灯火朦,
东风逗雨入帘栊。
偷听天地谈情久,
羞得窗花脸也红。
  春夜听雨,可以听出润润生机,可以听出欣欣暖意,也可以听出羁旅乡思,孤宿愁绪。但作者独辟蹊径,写出了艳极古人而特具风趣的小女子情窦初开的生动情态来,实在是难得。两首相比较而言,第一首更好。“牵情缕缕复丝丝”,是触目所见景象:春雨蒙蒙,缕缕绵绵不断丝,以“牵情”言之,已有情意入景。“声著花枝与柳枝”,是倾耳所听景象:花枝柳枝,一着细雨有良知,以“声著”言之,已有景意入心。这两句,一看一听,春雨的景象,诗人的情感,已先自呈现在读者跟前。一组长镜头之后,第三句恰似一个特写画面:一位涉世未深的少女,伫立在窗边久久不肯离开,她静静地观看着窗外的雨丝,静静地倾听着花木着雨的春的气息。这诗写到这里,平平淡淡,波澜不兴,看不到有何出色之处。不就是微雨润夜色嘛,不就是花木沐春雨嘛,不就是春雨恼人眠不得嘛,这些景象,在多少诗人的笔下都描述过,有新意吗?有,结句一出,全诗立马生彩。好比几幕灯光柔和的场景过后,突然强光灯射出耀眼光芒,女主角台前亮相,顿时灿烂辉煌。
  窗边偷听别人说话,或许是许多人有过的经历。但偷听天地之间的倾谈,你有过么?恋人互诉相思之苦,是人间常有的情景。但天与地的相思情语,你听得懂么?山村竹子真行,他听到了,他听懂了。他悄悄地偷听了一整夜。但他造出了一个天真顽皮的女子形象,通过她告诉我们,天地诉相思,雨丝便是情语。这诗不但“艳”,而且奇,有情趣。
  因为奇趣已在第一首出尽,第二首便没第一首那么有味,但仍是一首好诗。前二句写景笔墨清新,形象生动,一“逗”字用得贴切。后二句延续“偷听”的情景,引出“羞得窗花脸也红”的妙句,均有经验的支撑和情态的把捏,言已尽而意无穷。不说偷听者脸红而说“窗花脸也红”,则小女子的那种急切想从天地诉相思的情话中习得什么悟得什么的心态突然被人无意撞到似的窘得无地自容的神色便跃然纸上。何以见得窗边的偷听者便是一女子?作者可没说啊。作者没明白的说,但一个“羞”字已藏着天机。男人天生脸厚,“羞”字难以安到男人身上。倘是婚后的女人,则相思的滋味如何早已有切身的体会,再无偷听之动机与热情。是以窗边人为情窦初开之少女无疑也。
  亚贤的一首题为《新娘》的竹枝词,在描写新娘穿上婚纱后即将步入新婚洞房之际的快乐心态方面也颇有独到之处。其诗曰:
质朴春兰著嫁妆,
杏脂抹了洒桃香。
低声羞对秋荷耳,
月夜如何伴柳郎?
  这诗的长处是在短短的四句中连用了“春兰”、“杏脂”、“桃香”、“秋荷”、“柳郎”这五种花木的意象而没有堆叠之感,而新婚的喜悦也就在浓郁的自然风情中得到升华。笔者猜测,作者创作此诗时,一定是有所感而先有了“杏脂抹了洒桃香”这一句子,尔后方把“春兰”、“秋荷”、“柳郎”拉扯上。为什么呢?这一句子诗味极浓,最妙者写出了新娘子见识不多品味较浅的农村姑娘的特定身份。平时素颜粗俗,质朴简容,极少用化妆品,一旦做了新娘便恨不得把匆忙买来的全都涂抹上。正是这一特定身份方有结句的这近似愚蠢实则有趣的一问,而这些又与乡下姑娘的“质朴”联系到一起。此诗写新娘“着嫁妆”之后那既快乐而又显得忐忑不安的心态十分传神,功力尽在“低声羞对…耳”这几个字上。这里的“羞”,可不同于山村竹子的“羞”,是因为自己不知道要问的话该不该问。不问,心里没底,因为从未有这种事的经历。要问,又觉得颇难为情,怕被姐妹们取笑,马上要进洞房了,连这个都不懂?正是这一个“羞”字,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结句的“月夜”一词也用得好,与上述五种花木的意象融为一体,有化实为虚的效用,使诗作显得空灵。如用“今夜”或“夜里”,则诗味死于充实,全无韵致。可见意象之搭配,有章可循。这道理,好比音乐,讲究风格的协调。倘演奏乡村曲调,必用二胡、笛子,断无用军号或拉管之者。
(三)
  写男女之间的恋情,竹枝词特别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双关、暗示、象征等手法表现男女各方的心态,尤其是对女人方面的描写,尤为突出。这一方面是女人的情感比较细腻,复杂,易于表露,给诗人的观察和描写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另一方面是,古代妇女社会地位不如男人,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使得女子成为男人欣赏的对象。在诗人吟唱的竹枝词中,通常刻画女子多情、善感、温柔、贤惠、灵巧,但爱招摇、好打扮、怕寂寞、盼厮守、怨男子薄行、恨情人变心等等,声色情状描写极为细腻。比如,“吴娘酷爱衣香好,个个将钱买泪痕”,这是好打扮又易动情感。“行转长堤无气力,累人搀着上孤山”,这是爱招摇而故作娇弱态。“芳心脉脉夜迢迢,郎在江南第几桥”,这是多情的思念。 “月暗玉钩人散后,冷萤飞上十三搂”,这是惆怅寂寞。“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望郎不见郎来信,妾与孤山相对孤”,这是哀怨独守。“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恨妾如星圆初少,怨郎如月缺时多”, “柳絮似郎今日意,桃花比妾少年时”,“妾似柳丝易憔悴,郎如柳絮太颠狂”,这都属于伤悲与怨恨。“情郎莫似湖头水,城南城北随处流”,“云去月来还有影,君从别后更无情”,这是怨责之中略带有规劝之真意。
  相比较而言,刻画男子热恋心态及情感的竹枝词便不但少,而且大多显得粗糙乏味。
  山村竹子有二首写到“情哥”形象的《清水口竹枝词 》,尽管情态细节的刻画也不够细腻,但蛛丝结网以求猎物的逐情味十足,其诗为:
(一)
妹妹浇花上顶楼,
哥哥摘果下犀牛。
阿哥送果当投石,
妹打秋波抛绣球。
(二)
竹映香塘锦鲤游,
哥哥岸上妹船头。
哥心本是来垂钓,
反被鱼娘凤眼钩。
  “送果当投石”,这阿哥打的是“投石问路”的主意,试探楼上的MM有何反应。不料,屋顶的妹子立马还击,摘了一朵绣球花向情哥哥抛下来,还含情脉脉地瞟了阿哥一眼。这可是一出村边“花果传情”的好戏。这出戏里,阿哥先出手,胜了一回合。在第二首中,阿哥在岸边垂钓,鱼儿还没上钩,自己的魂魄却被坐在船头的渔家妹子勾走了。因为那妹子长着一对美丽的金凤眼。这阵势,自然是阿哥输了。不过,假如阿哥垂钓用的是姜太公的那一杆子,则也未可论输赢。就这二首诗来说,第二首比第一首好。好在结句未被人说过。出人意料而有得寻味。反观第一首,便有过于写实而不够空灵的感觉。尽管“投石”、“抛绣球”均有象征意义,但略嫌浅俗。
  语贵平淡。大凡眼前景,心里情,施以口头语即可有佳作成篇。但平淡不能流于浅俗。景色,意象,凡已被前人一再用过者,便要当心。或反其意而用之,或化实为虚,另寓新意。
  水虎英雄的这首竹枝词《春游》,用了野花的意象,但赋以新意,便读出了厚味:
山披翠幕夕阳红,
春色摘来缀鬓中。
笑倚情哥嗔戏语,
野花娇艳哪如侬?
  家花不如野花香,这似乎是不争之事实。野花也因而在爱情与婚姻的语境中成为婚姻的杀手,这也是人们较为熟悉和谈论得比较多的事情。但野花比家花香的奥秘究竟在哪里,这一层似乎较少被诗人关注过。通常的解释就是人们的喜新厌旧心理。这其实正是常识中的一个盲点。读一读水虎英雄这首诗,或许可以启发你的深思。“春色”这一句,似乎有悖于事理。春花可以摘来插在头上,春色能摘吗?能。在诗的思维中,春色可摘而春花不可摘。春花不可摘,是因为人人都知道春花可摘,诗人说了等于白说。春色可摘,是因为只有诗人才会如此说所以可以说。诗,妙在可解不可解之间,这是前人告诉我们的诗理。可解,是因为诗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可解,是因为你用文理用常识用普通人的眼光去读诗,可能就读不懂。水虎英雄在这里用上“春色”,正是这首诗的精彩之处。女主人因为把“春色”摘来装扮自己,一时便敢于说出“野花娇艳哪如侬”的调笑语,相信读者此时连她那娇嗔的表情都能想象得出来。
  那么,或许问题的奥秘便在这里。野花因为在野,独对广阔天地,便可以先得春色,多得春色。而家花却移居一室,需要有人护持。护持得好,也有春色。护持得不好,缺乏足够的阳光,或浇了太多的水,别说春色,活着都有困难。“山披翠幕夕阳红”,山永远是青绿的,夕阳天天都那么红。人可就不一样。水虎英雄看来比我们想得更远一点。此诗在使用野花这一意象时,有二个地方颇为费心。一是重墨刻画了那女子敢于挑战野花的自信。这种自信比较感人。因为人们总是喜欢自信而乐观的生活态度。二是着意给这女子的这种自信提供坚实的基础(摘得春色),使其免于陷入纯属空言之苍白。
  我们讨论了这么多,或许还没有把作者想说的弦外之音都挖掘出来。好的诗,越琢磨越有味。诗评家管这叫含蓄,有意蕴。但袁子才最反感诗评家滥用这些“门面语”。说来也有道理,含蓄是诗的基本要求,如果连这基本要求都没有,那只能是有格律的韵文了。
(四)
  竹枝词起源于恋情民歌,但后来蔚为大观的却是村俗风土人情及山水风光的摹写和吟唱。只要翻开宋明以后的竹枝词个人专集,咏风土描世俗画山水的诗作份量最大。一些诗人通常还就某一风景胜地或某一乡村世俗写出竹枝词专辑,洋洋洒洒几十篇乃至百韵之多。
  今人以竹枝词吟唱山水自然风光者,依然热情不减。比如文正清风就创作了一批以江村景色、江行感怀为咏唱内容的竹枝词,其中有不少感人之作。我们这里也取其几首足以称“艳”者略作评析。
  先看这一组。《江秋感赋之十八》:
夕 别
夕照轻帆过海山,
西风吹散一滩烟。
无言再嘱归期速,
有泪多从别后弹。
夜 泊
秋风寒夜宿江河,
长笛声中客梦多。
千里乡关何处是?
孤鸿眷恋旧时窠。
晓 行
暝朦烟树水云低,
帆影风高一带齐。
芦花隔岸鸟犹静,
晓日沉江山自移。
  这一组江秋感赋分别写了“夕照”、“寒夜”、“晓日”三个特定时间段的江景,用笔轻幽,兴象迷离,语句奇巧,端的情由景出,意与境合,诗味浓郁。
  “夕别”一章起句眼界开阔高远,但见夕阳徐徐西坠,一叶轻舟快速前行。两侧山峰远去,前面水波渺邈。斜照有余辉,征帆无倦意。景象生动如画,色彩鲜明夺目,诗句中有别意而无犹豫。这一层心绪在次句中用“西风吹散一滩烟”的景象中进一步强化,给人以滓秽荡尽的爽朗之感。正是有了这前两句对“夕照”、“西风”的景象描写,后面的情感和境界便蓄势而出。“有泪多从别后弹”,是对“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细化和演绎,情感强烈而意志高昂,正是男子汉的胸襟和气魄,有一种远大的抱负蕴含于语句之间,意趣悠远。
  “夜泊”一章又以“长笛”的悠悠声调,勾起羁旅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秋夜独宿,寒气逼人。江边寂静,水声入心。辗转反侧之际,忽听远处传来几声幽凉清怨的竹笛曲调,益发思乡心切。这种人生经历,书中写过,诗中吟过,在多数读者的脑海中也储存过。“孤鸿眷恋旧时窠”,作者用这深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对这种“夜泊”“客梦多”心境作了准确而形象的概括,结句语简情长。
  “晓行”一章则用四个镜头拍下了拂晓直至朝日升空在江面上看到的景色。这一章在这组《江秋感赋》的诗作中写得最为精彩。首句“暝朦烟树水云低”是天刚破晓又还没全亮的景象,从船上往远处看去,但见苇草树丛,烟雾冥蒙,逐渐明亮的云层,堆积于水天连接之处。次句“帆影风高一带齐”是日出之后的景象,已张帆起行的小船在江面拖下一条长长的影子,诗人说或许是因了风高推力大船行速度快的缘故。第三句“芦花隔岸鸟犹静”是晚秋早凉,日出之后小鸟还窝在芦苇丛里没出来,船过而未闻鸟啼。结句“晓日沉江山自移”是江水清澈、青山红日均于水底清晰可见的景象。这四句,诗人以清新奇巧的笔调描述了前后左右及江底四幅优美的自然风光画图,而诗人志趣饱满悠游自在的情怀也就洋溢于字里行间。
  “晓行”中的次句是想象奇妙的诗句。“帆影”与“风高”,本来风马牛不相及,风岂能“带”影?影又如何与风“齐”?这看似谬不可通的一句却最得诗趣三昧,有不类而类、似是而非的艺术效果。前人多有这样的诗句,例如李商隐《玉山》诗的“玉山高于阆风齐”,风也有高度,但谁看得见风的高度?温庭筠《经朱徵君故居》诗的“一院落花无客醉”,花也能醉倒,但谁知道落花因何而醉?钱钟书说过,“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诗人能为不类而类的奥秘在于非凡的想象力,通过广泛的联想赋与物本来不具有的特性而达到“取类不常”的奇妙效果。
  文正清风的《江村漫兴》组诗,也多有构思精巧、景象清新、意境深远、诗味隽永的佳作。例如下面这几首:
落霞孤鹜水云间,
江上渔舟去复还。
星满天坛潮泻影,
月离海峡柳生烟。
一片烟光漾落晖,
风清云淡半开扉。
千山缘结东江月,
直照孤帆到晓西。
漫江翠竹倚堤居,
数点梅花夕照疏。
我是烟波蓑袂客,
持竿撑月问江湖。
百花潭上鲫鱼肥,
五柳堤边野鸟飞。
一串歌铃风水动,
轻舟初泊碧桥西。
轻寒乍暖杪春天,
晓日临窗尚稳眠。
野岸桃花招翠鸟,
枝头啼破白杨烟。
  也许这文正清风自小就在江边长大,要不便是这一生中有过较多的时间驻行于江河之上,因此对江边景色和江中物象极为熟悉且有深厚的情感。诸如“渔笛声兼枫叶落,归鸿影帶夕阳来”(《凭江偶感 》),“涛声梵磬寻无迹,半响流连意自闲”(《咏龟化石》),“人影共分千竹翠,帘光高卷一溪烟”(《江村漫兴之十六》),等等,都是描写江村景色的精彩句子。唐代诗人钱珝是湖州人,生活于太湖周边地区而对江岸风情江面美景情有独钟,一次贬官抚州司马时,自襄阳浮舟而下,以《江行》为题,写下五绝一百首。其中如“霁云疏有叶,雨浪细无花”,“岸沙平欲尽,垂蓼入船窗”,“月下江流静,村荒人语稀”,“水涵秋色静,云带夕阳高”,“棹惊沙鸟迅,飞溅夕阳波”,“岸绿野烟远,江红斜照微”,等等,皆是观察至细、体物入微的好句。文正清风江行感怀的组诗应该还没有写完,我们期待作者写出更多有个人审美特色并彰显个人性灵的优秀作品来。
(五)
  文正清风的江行感怀诗,写景清幽,兴会奇妙,用笔直追古人,轻描重抹皆得韵致,前面已有评析。但诗友或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山水风光,自然景色,前人写得多了,各种景象,各种意象,都不知被人重复写过多少次了;再写,还不都是那些霁云烟渚、晓日迷雾、孤舟帆影、水天寒月、野岸桃花、春堤垂柳、清涟幽鸟、逐浪飞鹰、残霞夕照、夜泊钟声、浅滩游鹭、沙柳鸣蝉,写得再好,也难得有一副纯属自己的面孔了。
  这种疑问,这种困惑,其实也属于所有的传统诗词而并非只是山水诗作而已。许多独尊新诗的诗人和学者手握利刃一定要砍断新诗与传统诗词的血缘关系,据说就怕举手投足之间一不小心沾了旧。他们说要杜绝近亲繁殖,但他们不明白,尽管白话文与文言文在词义表达和语言运用上有太大的差距,但二者毕竟使用的都是汉字。同是汉字的差距再大,也不会比汉字与西方不同语系的差距大。只是这一点便可知道,为了避免近亲繁殖而摈弃传统诗词的合理基因去全盘移殖西方语系的诗体有多愚蠢。
  毫无疑问,传统诗词的格律对于只懂白话文的人来说确实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但恰恰是格律尤其是其中的韵律才是汉语诗体最不应该丢弃的语言特点。大量新诗可以风行一时而不能留芳一世的原因或许正与此有关。百年新诗至今还没有走出困境也颇值得从这一层面去深入探讨。
  同样还没有走出困境的也还有传统诗词的传承者和追随者。清代的人已经说过,唐后无诗,宋后无词,因而有创新意识的文人在苦苦思索寻找传统诗词的出路。在传统诗词的革新还没有闯出新路子开创新天地之时,人们还只能在原有的圈子里自娱自乐,继续写着合规合矩的唐诗宋词。只不过是圈子越来越小而已。小到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要多,这多少是一件让人感觉悲哀的事。不过,这并不妨碍古典文学传统诗词爱好者的写作热情。他们会强调自己在旧的瓶子里装上的是“新酒”。
  当真是新酒、好酒,装在旧一点的酒瓶又有何妨?因此,人们想的最多的是“新酒”的制法。如今看来,较有价值的还是王国维“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创作主张。这其实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观点。星星还是汉代唐代的星星,月亮还是宋代元代的月亮,但星空下月光下的人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的体质、人的思想意识、人的社会生活、人的活动空间和生存环境,一天天都在变,在更新,在转换。把新人新生活新思想作为酿酒的诗材,从人间万物的“活水”中汲取新鲜养分,相信还能让唐诗宋词焕发新的生命力。在汉诗的变革还没有找到全新的形成社会共识的诗体时,我们还只能这么做。
  有很多有识之诗人就这么做了。比如喜欢竹枝词的清江野老,前些年就尝试用竹枝词的诗体来写乡村新人新事。从街头背夫写到吊脚楼村妇,从风土世俗的微小变化写到社会层面的巨大变迁,从居住环境的逐步改善写到转型时期的人心变异,从清江河流的自然风光写到全民旅游的新风尚,一写就是六百多首,后来集成《新唱竹枝》一书出版。当然不是说这六百多首诗作都是精华的创新之作,但最有意义的是在其执着的探索中终于留下了自己的一个脚印。
  清江野老吟唱山水风光的“艳”丽之作在其“新唱”中占有一定的份量,下面这几首便值得我们细细一读。
  先看《笔走清江》之十六:
清江千里古今殊,
半是河流半是湖。
水更幽幽山更近,
风情迷客共烟浮。
  清江是作者家乡湖北长阳境内一条美丽的河流,古名夷水。自利川发源后,流经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在宜都注入长江,全长423公里。宜昌诗人文启尧有一首《平湖镜光》的竹枝词颇能画出清江的美丽景色:
滟滟清江水蔚蓝,
近浮黛影远浮烟。
镜波荡漾三千顷,
人在画中舟在天。
  一条河流怎么会有“镜波荡漾三千顷”的壮阔水面?原来是清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后, 长约二百多公里的河段成为水库,形成了三百万亩“镜波荡漾”的奇妙景观。正是因了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让古老的土家族母亲河顿时变成天下一大胜景。清江野老一落笔就从这巨大变化入手,写出“半是河流半是湖”的壮丽景象。这一景象与三峡、与奥运、与神州大地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与大小城市日新月异不断幻化出来的高楼大厦,同样都是时逢盛世方有之者。这正是新事物、新景象、新象征、新起点,诗人以“清江千里古今殊”这一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感慨统摄全诗,便是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感慨之下,美景一幕一幕揭开,清江的山水美韵,清江的民族风情,清江的游客迷梦,与清江的浮烟黛影交织在一起,构成人间最美的风景画图。
  此诗的二三句有意用犯复的句式,“半是…半是…”,“水更…山更…”。通常在一首仅有28个字的绝句中是尽可能不用重复字的,但到了诗人觉得不犯复就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者,禁忌就必须打破。原是河流,但拦河坝一筑,又成了湖泊。这一变化是诗人要重点抒发情感的所在,用“半是…半是…”的句式可强化视觉印象。由于水域大得无边无际,便显得幽远。而水面直逼半山腰,就山峰与水面的距离来说是近了。这种景观正是河流变为湖泊方有的,所以用“水更…山更…”的句式可以强调变化增强印象。而二三句在同一位置有意相犯,读起来更有一种波浪起伏迂回反复的强烈语感,形成极美的韵律。
  这样的诗,取眼前现实景,道心中真实情,情自景生,景助情发,人在景中,意在景外,情感与景观、意象融成一体,美好的印象读之难忘。
  再看这首《清江杂吟》九首之江城飞燕:
春夏小城轻燕多,
恰如天女掷飞梭。
晨光万缕当丝线,
织就清江七彩罗。
  燕子是传统诗词中写得最多的一种鸟类。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无约无期春自归”,通常便以燕子作为春天信使。燕子喜欢成双成对,“茅檐烟里语双双”,惹得人们“思为双飞燕”,燕子当也是情侣的化身。燕子勤劳,“燕子衔泥湿不妨”,“频已衔泥到座隅”。燕子筑巢于人家屋檐下,不嫌贫富,“旧时王谢堂前燕”也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恋旧,“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守约,“双燕归来细雨中”。总的来说,古诗中燕子的意象颇多,但以燕子的意象写一座小城的美景,恐怕这还是第一回。
  清江野老这首诗的构思非常巧妙。首先,借助燕子纷飞与晨光万缕的纵横交织所形成的如同“七彩罗”般光彩夺目的美丽景象,由此写出的江城景色美不胜收。其次,以“小城轻燕多”暗示清江自然环境保护得好,生态平衡不因经济发展所影响。这一点尤其难得,如今的中国,许多地方一年已见不到多少蔚蓝色的天空,蜂飞蝶舞鸟叫都一日比一日地稀少。应该说,这两层诗意是最容易理解的。但如果再往深处寻味,诗人是否还有另外的寓意呢?“轻燕”的形象也许还是土家族勤劳女子的象征吧,“恰如天女掷飞梭”或许便是土家族妇女心灵手巧营造美好生活的场景,正是她们的美丽心灵,正是她们的聪明才智,正是她们的辛勤劳作,正是她们的能歌善舞,给江城增添了无限的风光。“清江七彩罗”不单是风景的亮丽,也是生活的美好。如果可以如此理解的话,这“晨光万缕”就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繁荣发展的蓬勃生机了。总之,勤劳的人民适逢自由宽松的时势,就有生活的好风景。诗人刻画江城的风光景象,又何止只是赞美风光赞美燕子而已。
  再看《清江画廊剪影》二十四首中的这一首:
船头仰望洞生烟,
吊脚楼群峭壁悬。
一夜仙人寨中客,
十年梦里亦缠绵。
  仙人寨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隔河岩大坝附近,依山洞设有旅游景点,这里四季如春、鸟语花香、碧波荡漾、气候宜人、风光如画。走进仙人寨,一座重重叠叠的土家吊脚楼群就展现在您面前,古色古香,美仑美奂。此诗首两句便先从游船上放眼所见,写出仙人寨风景区的奇特景象。“洞生烟”,是指一处山洞被烟雾笼罩着。那个山洞叫仙人洞。洞内有奇石,名为“长阳人”石;有奇草,名为“仙香草”,奇香无比。野生猕猴在这里跳来跳去,与人玩耍,逗乐无穷。仙人洞的两侧,临清江建有许多吊脚楼群。这些吊脚楼群都建于陡削的山坡上。“吊脚楼群峭壁悬”,正写出仙人寨风景区的独特景象。视觉形象钩勒出来后,诗的后两句便从游客的角度写心里的感受:“一夜仙人寨中客,十年梦里亦缠绵”。仙人寨中有许多可玩之处,但最让游客心荡神迷的当是土家山妹子的热辣舞姿。在土家歌舞表演屋中,一群盈满春色的土家族俏妹子用那种独特的歌喉和舞姿,直把游客带进一个如梦如幻的境界。走进仙人寨,人似寨中仙。相思仙人寨,牵魂不思归。清江野老用“十年梦里亦缠绵”一句可谓写出了游客情迷仙人寨、魂系小仙女的情感经历,美艳而有味。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色指天地之间的美景。写得最精彩的竹枝词,非情即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保留或略带一点“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的民歌风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单是吟咏风土、男女恋情,也涉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事民生,无不一一入诗,但通常最能动人心弦的,其一是写男女之间的情感,其二是写自然山水的景色。这是竹枝词可言“艳”的两大类诗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宽松,随意,尽情坦露,尽情宣泄,尽情描写;不必刻意去追寻什么政治色彩或社会意义,只把感动过自己的一个景色、一种情怀、一处风俗、一组生活片段、一桩人事始末、写出来感动他人就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男女之间的恋情,竹枝词特别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双关、暗示、象征等手法表现男女各方的心态,尤其是对女人方面的描写,尤为突出。这一方面是女人的情感比较细腻,复杂,易于表露,给诗人的观察和描写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另一方面是,古代妇女社会地位不如男人,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使得女子成为男人欣赏的对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98万

回帖

355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5544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25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佩才情,向老师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12 16: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