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8|回复: 11

由“三顾茅庐”看选官制度的发展及变更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三顾茅庐”看选官制度的发展及变更原因

刘备三兄弟冒着大雪,三次跑去找诸葛亮,把他请出山成就一番大业的事情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其实,非常羡慕古人,特别是古代有才能的人,经过一番包装,编个歌谣给山野村夫唱一唱,或者结交个把有德之士就能当官,这的确是很幸福滴,不像我们现在十年寒窗把书读出来,还要奋斗拼搏,最后说不定还碌碌无为终此一生。当时的那个选官制度,叫做荐举制,是从西汉开始盛行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很多人不一定非得要一级一级地熬辈分资历,说不定就能一步登天。因此,不由不说以说中国古代几个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及其产生原因。


一、世袭管理制度
中国的政权发展,经历了氏族、氏族部落、氏族部落联盟、国家联盟几个不同的时代,一直到秦朝,实现了国家的基本统一,在这些阶段里,主要实施的是世袭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产生于部落酋长制,酋长当时即是一个政权(说白了那个时候还只能叫氏族或者部落),比如最早的蚩尤、尧舜禹那些,还没有很严格的国家概念,其法律、制度、官僚机构等都还不完整,所以只能称之为初级阶段的管理,其管理内容大多为编制相应的人力资源去从事生产或者战争,储备及分配部落的剩余财产,按时组织祭祀及节庆,判断一下谁偷了谁家的一只鸡该打多少板子(衙门的前身)等等。因此,所需要的管理人员相对比较少,管理权限也比较小,因此多数为酋长的亲属或者其比较赏识的人员。
到了国家概念的出现,西周、战国及秦朝统一全国这段时间,相对来说,其国家的发展也趋于成熟,所需的管理人才集剧增加,各国除了物资财富管理外,还面临着军事、外交、教育、医疗、建设、律法等等一系列的管理事项,因此,必须安排大量的管理人员在岗,而这些事务对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要求也相对比较高,因此必须筛选。
而要筛选,就得有目标,而那个时候,封建管理阶层,对于人才的选拔方式,是比较粗犷的,通常是和某人答辩,答得好的,就拿来当丞相或者军事指挥。比如说,《曹刿论战》中的那个曹刿,跑到君主那,说了几句废话,君主居然敢在打仗的时候就把他带上,让他来建议战争的指挥,这在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当然最核心的管理阶层,仍然脱离不了士族管理阶级,一是当权阶层本身的很多亲属和外戚,所谓士,便是贵族,整天想干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那帮人,二是和当权阶层共同打下天下并且有一定功劳的跟班。而这两种人的掌权,产生了一个标志,就是你这一代是官,你的下一代也是官,且不管你的下一代到底是猪头还是笨蛋,有没有这个管理能力。所以这就产生了两个弊端,第一是士族阶级与布衣百姓的矛盾,由于政权长期掌握在士族阶级的手里,平民百姓得不到相应的教育、晋升机会,必然引发了社会矛盾。第二是当士族阶级的接班人无法胜任管理职能的时候,特别是肆意鱼肉百姓的时候,将导致管理混乱及社会动荡。这两个矛盾很大成度上也是推翻暴秦的一个因素。
当然,偶尔也会有一些有能之士作为当权者的幕僚或者参谋的形式出现,比如商鞅,管仲之类的,商鞅是通过“求贤令”进京为官,管仲是经过鲍叔牙举荐为官,但那种类型的人一是数量小,二是只是作为一种管理工具,且与君主的契合度不够,一个搞不好,说杀也就杀了。商鞅最终的下场是车裂。但这毕竟是一种进步,是荐举制度的雏形。



二、荐举制选拔人才
从西汉开始,就采用荐举制度了,这个制度又叫察举制,但其实两个还是有相应的区别的。
荐举,重在荐,也就是在于推荐人本身的声望和名誉,相当于是以推荐人的人品作为担保,另一个人的确不错,可以当官,在这种情况下,本身很默默无闻的人,就可能一步登天,比如上文说的诸葛亮,其实没多大名气,最多也就是荆州地区的山野村夫知道他,但经过徐庶向刘备的推荐,这个人一下就身价百倍了,三国时候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人叫谯周(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就是专业给人下评语的,就像现在淘宝上买东西,如果都是好评,自然是客户盈门,而只要在他那出了一个差评,那这个人就永远翻不了身了。
而察举是必须被推荐人本身要有一定的作为或者贡献,通常举的是“孝廉”,即是孝顺和廉洁,孝道是中国传统美德,自然是必须要的,而廉洁也能保证你再为官之后不出现贪污腐败及作风问题以权谋私等等现象。所以,察举出来的人,必须得是在某个地方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贡献的社会知名人士。而到皇帝跟前,你还得展示一下你的才能,特别是武官,你的骑射、指挥、军策等等还是得要适当地秀一下的。
而这个制度,还有几个分支
1、当时并行的世袭制度也在发挥作用,所谓封王封侯的,大多数还是世袭下来的。
2、纳赀,说白了也就是买官,特别是在军阀混战年代,如果出够一定数量的钱,给当地军阀一定的支持,买个官来做还是不成问题的。这也促成了军阀地主阶级的产生。
3、军功,打仗的时候多立点功劳,杀几个敌人的脑袋,没文化的小兵也能当将军。
4、恩荫,你这辈子给皇帝打了胜仗,封了个骠骑将军,你的子孙,受你的荫蔽,同样也袭这个职位,只是上不上战场那就另当别论了,这也是世袭的一种。

这种制度其实大家在很多电视电影里都看到过,比如说《汉武大帝》里,窦太后给皇帝举荐的,一个是袁盎,一个是窦英,皇上马上就封了一个大将军一个外交官,这就是荐举。而这个制度发展到最顶峰的是在曹操手上,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彻底打破了以前只有门阀、军阀及士族阶级才能为官的前例,充分发挥老百姓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热情。
而这个制度的没落,是做秀的太多了。比如说,知道要选官僚,而且是举孝廉,某人老爸死了,他就跑到墓道里去住了三年,以示他的悲痛和孝顺,但后来当了官了之后才被人发现三年在墓道里生了两个儿子,这在当时又是不孝顺的表现。说白了就是弄虚作假。



三、九品中正制
这个又叫九品官人法,这个制度的起源,实际上是政治斗争和博弈的产物。说白了就是以人才的根据门第,能力,表现,贡献,社会知名度等等标准,给评一个等级,总共九个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安排不同的工作岗位。评价人为州郡的大小中正官,中正官的产生由中央指定及各州郡长官推选。
这个制度是源自于,在荐举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多平民百姓都走上了领导岗位,破除了士族地主阶级和世袭军阀、门阀们一手遮天的情况,大大地触及了这些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导致了他们的不满,而这类集团,又与皇家有着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巧出现一个想当皇帝,却又不是那么名正言顺的人——曹操的后代曹丕。于是,曹丕就与当时的士族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陈群签订了一个口头协议,这个协议就是,你们辅佐我当皇帝,我就保障你们集团的利益。于是在士族门阀的掌声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丞相的后代当上了皇帝,同时,国家机器管理核心还是落到了利益集团的手中。

而这种制度的没落,在于由于既得利益集团长期把持人才选拔途径,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同时,魏晋时期人才年龄普遍偏大,影响了青年才俊的发展前途。选拔人才的衡量标准一边倒地偏向于门第,造成了世族既得利益集团与社会知识分子的尖锐矛盾。特别是中正官这个职位,长期由利益阶层担任,所选出来的官僚也是代表其利益的,让绝大部分的平民阶层无法涉足国家核心阶层,因而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


四、科举制度
经过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后,形成了隋的大统一,而文帝作为新一代的统治者,已经建立了巩固的政权,没有必要完全依靠士族地主阶级和军阀、门阀来维持自己的政权统治及获取他们在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
同时,国家行政管理制度正在从分封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型,说白了,就是以前皇帝给你一亩三分地,随便你怎么管,按期上贡就行,你用什么人,实行什么制度,皇帝不管。而现在,你没有你的地盘了,所有封地开始收归中央,中央派人下去打工,皇帝对最后结果负责。
这里说个题外话,这也就是为什么以前的皇帝只管诸侯,后来的皇帝要管一大家子,还得任命丞相帮自己管的原因,以前的皇帝轻松,还能玩妲己,后来的皇帝劳累,整天要上朝。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需要大量的官僚,也就是领工资为皇帝干活的人,因此,靠那么几个中正官所推荐的人,显然不能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于是文帝时代,就开始施行科举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今天的高考,还是科举制度。
至于具体制度,我们就不说了,本文重点说的是成因,要说制度,那可以写几万字的学术论文出来了。


而这个制度有个对国家管理最有优势的地方,就是可以充分“愚民”,让老百姓只能学习你想让他学习的东西,当然,你也可以搞课外小组,学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但学那些东西,你是绝对当不上官的,也是绝对没有出息的,至少在这个国家是这样。清朝的“八股文”应试就是一个明显的案例。


241

主题

6441

回帖

2万

积分

副首版

春秋台特邀顾问 楚韵淮风特邀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55
发表于 2014-9-1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了解历史选官制度。问好!
发表于 2014-9-1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在不断地变化 问好诗友 :coffee

点评

多谢临赏 这个话题可以延伸出来很多内容,只是没功夫去弄它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1 18:57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悬壶济世 发表于 2014-9-1 18:44
时代在不断地变化 问好诗友

多谢临赏
这个话题可以延伸出来很多内容,只是没功夫去弄它而已

点评

嗯 诗友所言极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1 19:03
发表于 2014-9-1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9-1 18:57
多谢临赏
这个话题可以延伸出来很多内容,只是没功夫去弄它而已

嗯 诗友所言极是
发表于 2014-9-1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賞學顧問美文,千里問好先生!

点评

多谢您临赏并褒奖,问好常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1 22:03
三羊开泰,万事如意!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万群 发表于 2014-9-1 21:57
賞學顧問美文,千里問好先生!

多谢您临赏并褒奖,问好常管

点评

先生客氣矣,萬群向你學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1 22:04
发表于 2014-9-1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9-1 22:03
多谢您临赏并褒奖,问好常管

先生客氣矣,萬群向你學習!:coffee

点评

互相学习,多交流才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1 22:09
三羊开泰,万事如意!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万群 发表于 2014-9-1 22:04
先生客氣矣,萬群向你學習!

互相学习,多交流才是

点评

先生所言極是,希望先生今後多多賜教才是!謝謝 遠握問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1 22:11
发表于 2014-9-1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9-1 22:09
互相学习,多交流才是

先生所言極是,希望先生今後多多賜教才是!謝謝  遠握問好!

点评

若有闲暇,诚邀赴诗渡在下主持的百家争鸣栏目,一展高才 恭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1 22:12
三羊开泰,万事如意!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万群 发表于 2014-9-1 22:11
先生所言極是,希望先生今後多多賜教才是!謝謝  遠握問好!

若有闲暇,诚邀赴诗渡在下主持的百家争鸣栏目,一展高才
恭候

点评

承蒙先生明教,如蒙不棄,萬群不才一定前去學習的!奉茶以敬!順致秋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1 22:14
发表于 2014-9-1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9-1 22:12
若有闲暇,诚邀赴诗渡在下主持的百家争鸣栏目,一展高才
恭候

承蒙先生明教,如蒙不棄,萬群不才一定前去學習的!奉茶以敬!順致秋祺!
三羊开泰,万事如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9-21 17: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