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9|回复: 11

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景、细节

[复制链接]

102

主题

426

回帖

40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008
发表于 2015-5-29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景、细节
戛云亭诗社要我在五月里搞两次诗歌讲座,所讲内容自己定后告诉诗社,我思考了下,要讲的内容基本定在两个方面,一,什么是诗;二,什么样的诗是好诗。如果细化后就是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景、细节。
很多诗友把我写在黑板上的题目一看,认为我要讲新诗。其实,新诗和古体诗审美和创作的基调是一致的。都离不开这样的创作和批评的,如果避开这几个要求去谈诗歌创作就等于是门外汉了。我是既写新诗又写旧体诗词,深有体会的。我们就讨论旧体诗词吧。
              
                        诗歌的意象、意境
一,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1诗歌(不论新旧体)诗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诗的核心是情的释放),又不想直接表达时候,就用一些景物、物品等来表达,这些景物和物品就是意象。
严格地说意是诗人主观的,而象则是客观的物,两者有机的组合才形成诗歌所需要的表达方式。(意象就是诗词中的名词,或名化的词组,短语)。
2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
·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叠用九个意象,组成一副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外的夕阳图,从而烘托出浪迹天涯游子思念故土的彷徨情怀。
·                           又如:“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都是很具体的意象。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贺铸也因此而有“贺梅子”的雅号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更是道出了词人与恋人恋恋不舍,借酒浇愁,望借醉来忘掉离别时的凄楚感伤。
·                           3意象有几种
·                           描写性的静态意象,如茅屋,笠翁,孤舟,断桥等。
·                           叙述性的动态意象,如云破,月升,花弄影等。
·                           比喻性的意象,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                           象征性意象,如屈原诗中的美人,桔树等。
·                           4没有意象流动的诗是唱词或快板
·                           我看到有那么一些诗词刊物,为了普及和照顾社团内会员能发表一些诗词,就不分优劣地刊上了,这是情有可原的,大家乐乐罢了,但我们大多数诗歌爱好者可不能把这种诗歌当着效仿的模式。请看吧:
·                                        小平颂
·                               众口齐歌邓小平,狂澜力挽入新程。
·                               平衡左右求和睦,斩断绳枷促跃腾。
·                               广辟源泉破浪远,拨开云雾晓阳升。
·                               今朝华夏风光好,总赖金星日月明。
   作者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小平同志进行了一生全面总结,而且律诗的平仄和用韵都合乎要求,但这不叫诗,叫唱词比较准确些。再看两首绝句:
                     
      十八大传喜讯
           十八大会传喜讯,群英云集举国庆。
新届精英绘蓝图,和谐复兴激豪情。
           共建文化先进县
渠江两岸喜洋洋,墨浪诗潮涌賨乡。
玉震金声千万户,共建文化第一强。
    这是十足的唱词呢,这类大题材诗是不好写的,在大会上作报告,总结时来这几句随口溜确是蛮好的。
意境
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
我认为情境与意象所共同表现出来的一种空间就是诗歌的意境,一首诗歌如果没有了这种情境与意象所产生出来境界,是很难给人以美感的。我们首先来看一首唐朝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作于安徽滁州刺史任内,写的是春天涧边的景色。起始两句写在涧边的所见所闻,是雨前傍晚的涧边的春景,从岸上写出;后两句写雨中西涧的景色,从水中写出;四句诗有静有动,以动衬静,雨前涧边的春景构成一幅幽深的画面,雨中西涧的景色同样也很深邃。两张滁州西涧的画幅,都流露了诗人心情的闲适和恬淡,而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受的这其中的体味,其实就是所谓的诗歌的“意境”
一首诗歌写出来之后如果不能给人以很好的意境美感,那就不能算做是好诗,好的诗歌必定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论这种享受是喜的还是悲的,是明的还是暗的。我们再来看一首唐朝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相传扬州有二十四桥,一桥一景,各具特色,美不胜收;又一说二十四桥即吴家桥,古时有二十四位美女亭亭玉立在桥上吹箫,因此得名。现坐落于瘦西湖里面,杜牧这首诗以调侃的口吻,询问在扬州为官的友人韩绰,在这秋深月明之际,你是否在与你的红颜知己们在吹箫按曲呢?这里将想象中的情景与传说巧妙地重叠在一起,令人仿佛想见到吹箫的美人冰清玉洁,风情万种,依稀听到悦耳的箫声如泣如诉,散布于月光如水的南国秋夜,诗境空灵虚幻,美妙绝伦。即使是没有去过扬州的人们,读到此诗,也定然会在脑海中浮想联翩,那美丽的情致久久萦绕在身边……
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或条件。但意境与意象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二者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意象”是经过诗人思想、情感和想象重新把握与处理过的感觉,它是感觉材料的主观处理,是诗篇中最具体、最细小的形象单位,意境相比之下范围较大,通常指整诗所构成的一种境界,意境是表现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显现。以上所举例子足可说明。

                                                                                                                          (待续)

好.
发表于 2015-5-29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岸泉石 于 2015-5-31 20:25 编辑

坐沙发细读慢品。

点评

谢谢你朋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30 08:21
从心所欲不逾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主题

796

回帖

397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978
发表于 2015-5-30 06: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抬个板凳学习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426

回帖

40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008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朋友.:share: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426

回帖

40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008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诗歌的情景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和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
诗歌的情与景我们分五个具体的方面进行讨论: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情景相生;显景隐情;显情隐景。
1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菊花凋落恨秋凉。晚风怅,独相望”。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离人泪”。
古人诗词里太多,枚不胜举。
触景生情必须有条件,(1)能唤起情感的景;(2)诗人的心理灵敏感;(3)诗人的阅历和因此而产生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2融情于景:明写景,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情感先行,诗人把情注入所描写的景物中;不同的情,也可在同一景物上著不同的情感色彩。

《戏答元轸》(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间归雁生相思,病下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这首诗是欧阳修写青年时被贬至宜昌夷州时的感受,三峡夷州地僻,说眼下虽是二月,但无春的迹象,虽居偏远,但内心更多的是勃勃向上的情绪。所以诗中虽写苦而生愁,但表现的情却是昂扬向上,胸襟开阔,向往未来美好。
3情景相生(情景交融)
这是旧体诗表达方式最多的一种,是情景有机结合,所以旧体诗特别看重情景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的写作。“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夫之《姜斋诗话》)。抽于感情,孤立写诗,诗就失去灵性和感染力;单纯写情而离开顷的烘托,诗就显得不自然,缺少形象性含蓄性。唯有心物融合,才能写出情景相生的好诗来。
                          
期颐感赋
                   百年人生亘古稀,我今何事赋期颐。
                   青山绿水留鸿影,紫陌红尘印马蹄。
                   多难焉能摧铁骨,临流好自杵征衣。
                   闲情一杖黄昏里,满目秋郊拥翠微。
     这首诗情景相生,自然纯熟,百岁诗翁发自内心的感慨渗透于景而毫无痕迹,“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此论何等的高妙!
4显景隐情,旧体诗抒情偏重含蓄蕴籍,即“韵外之致”“象外之象”“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诗人的情感倾向几乎不出现在诗的文本中,而是隐于景中。需要读者反复吟咏体味,才能领略其言外之意,从而获得回味无穷的审美感受。
举两首五绝来感受其中的意境。
《过乡人居》
                            一
南篱黄柿子,北壁石榴红。
                   节近人何在,徒嗟一院风。
                            二
                   苔老过檐头,篱深谷雀悠。
                   微风人不见,空绕紫牵牛。
两首虽全写景,可内含之情何其深呀!“乡人今何处,背井东南风”!把农村现今外出务工,举家迁往,空巢现象日益加重,逼真地描绘出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是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而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却在诗中暗暗流露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5显情隐景,显景隐情体现了抒情的间接性;而显情隐景则更多体现了抒情的直接性。但是(1)作者要有真率激发而迸发的情,而不可无病呻吟, (2)情要有所依托,仍要有物象、场景、环境等作为抒情的支点,情不能无缘无故、无依无托地爆发。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表达的是陆游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他满腔的悲慨。诗中所蕴含和蓄积的感情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贺贻孙在《诗筏》中就说这首诗“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可泣鬼神”。这说明,凡真情流露之作,本来是用不着借助于文字渲染的,越朴素、越平淡,反而更能示其感情的真挚。
                             
                                客至
                                一
义薄云天远道来,柴门有幸为君开。
                    不辞一路秋容瘦,夜半车声到小斋。
                                二
                    遁迹巴山四十年,杜门守拙度清寒。
                    何期天外春风至,一片温馨陋室前。
诗人几十年因某种极左原因被打成右派下放巴山渔渚僻村,突然闻老家的旧时朋友驾车夜至,心情激动不已,直抒胸怀写下了客至时的感动。情意真挚感人,语言平朴、明白,艺术效果极强。
四 诗的细节,

细节描写,诗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想象的片段。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是通过“燕子”的细节,将乌衣巷曾经住过的盛极一时的高门大户王谢之家与现今住着的凋敝凄凉的背景下的寻常百姓作对比,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
    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行人临发又开封”。意思是: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 这一细节“看似寻常最奇崛”( 王安石评语)

两个半天的讲座,和诗友们讨论了这么几个问题,实在话就是我们作诗或欣赏别人的诗,说出好与差总有个依据。当然在实际写诗的时候并不是单纯某一个方面阐述的事,而是几种兼备的。诗友们要求把所讲的内容整理出来,我就拉拉杂杂地写出来,但要说明一点,在课堂上和诗友互动的诗基本没整理进来,请大家原谅。这是我一家之言,有许多方面还有不同的看法,在这里作个说明。

                             子希于渔渚山庄
                                   2015.5.30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936

回帖

796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66
发表于 2015-5-30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多多!顶起~

点评

谢谢杨逍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31 19: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426

回帖

40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008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15-5-30 22:27
受益多多!顶起~

谢谢杨逍君.:share: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4174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473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QQ
发表于 2015-5-31 2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慢慢品尝!

点评

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30 15: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426

回帖

40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008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share: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30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学习,问好先生。

点评

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9 17:08
从心所欲不逾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426

回帖

40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008
 楼主| 发表于 2015-8-19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傲岸泉石 发表于 2015-6-30 20:11
继续学习,问好先生。

:share:谢谢.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晓风轻送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8-19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8 05: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