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9|回复: 4

绝句结尾十六法:(14)·借事议论,以小见大

[复制链接]

1811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43581
发表于 2019-5-22 03: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余星光 于 2019-5-22 05:54 编辑

绝句结尾十六法:
(14)借事议论,以小见大
五七言绝句中有一种是怀古的,即借史事即兴的,属于咏史诗。借古人往事抒己怀抱,发表议论,用诗体说理,所以,咏史诗就是借史事说理。诗,本来是用来抒发情感的,而且是借助具体形象来“兴、观、群、怨”的。说理,则走了的是抽象的路径,似以诗性不符。所以有“诗忌说理”的说法。但抽象的思想有时也可用具体形象来表达,比如:用“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来表达世事多变盛衰无常的道理,用“春江水暖鸭先知”表达机遇先给有准备者的人生经验等。因而,咏史诗,便用此办法为自己争得一席生存空间。这一办法也常用于绝句的议论结尾。有时诗人想用议论来为绝句收结,通常便走以小见大,用具体形象表达个人看法的路子。
杜牧的《赤壁》可谓用议论作结、以小见大的典范。其诗曰: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南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看欧阳修的《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对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结句说的是鸟,读者便可理解会到人。
再看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结句说的是看山,读者当然会联系到看人生、看世事。
又再看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结句说的是水源,读者更会推及世间万事万物。以上列举的这些绝句的结尾,均以一事一物的具体形象借事议论,以小见大,以浅喻深,蕰含智慧,及感人至深,以致成为人们千古传诵的人生格言。
第十四法练笔:
【七绝.感怀】(十灰)
贤人志士想登台,路障何能展伟才。
笑看昏君悲失策,不招智者入门来。

1532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潇湘夜雨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182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22 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隽永!用词考究!转结出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1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43581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16: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明月 发表于 2019-5-22 05:57
文笔隽永!用词考究!转结出彩!

谢谢欣赏,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2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潇湘夜雨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182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22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余星光 发表于 2019-5-22 16:19
谢谢欣赏,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4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副首版

律诗绝句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377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5-23 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含蓄耐品,意境高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19 18: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