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江湖客

【野叟吟】·杜玉林专集·文集·残筇索韵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51万

回帖

173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云南诗词副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173391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残筇索韵二十·关于诗的其他几种实用的变体
偷春格:
律诗对仗,原是颔联对仗和颈联对仗,变格为首联对仗和颈联对仗(意为“春未到,花先开”故曰“偷春”)。
孤雁出群(入群)格:
   首句韵脚借用临韵谓之出群。
   孤雁入群格
       尾句韵脚借用临韵谓之入群格。
锦鲤翻波体:
实际是拗句自救的一种特定句式,即在七言||---||(五言为---||)中,可演变为||--|-|(五言为||-|-|)。
扇面对:
变律诗三与四相对、五与六相对为三、五两句相对和四、六两句相仗。如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句“飘渺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即是这样。(扇面对在词中多有采用)
   轱辘体:
即同一句话分别依序在诗句中不同位置出现(绝句可三次也可四次,律诗可五次也可八次)。
接龙体:
上一首诗的尾词(也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字)作下首诗的首词(一个或几个字),也有上首诗末句为下一首诗的首句等。
顶针体(又谓之顶真体或联珠体)
    用前句的末尾作下句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回文体
种类繁多,有半句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通篇回文,十字回文,反复回文等等。
半句回文:前句后半句为后句前半句。
例: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就句回文:一句诗完成一个回复。
例:遇龙河(江湖客)
水润山光山润水,波驾竹筏竹驾波。
曼妙歌扬歌妙曼,河盈翠浪翠盈河。
双句回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
例:
落日晚霞红,红霞晚日落。
活流水向东,东向水流活。
通篇回文(环复回文):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
例:和潘孟阳春日雪 ·张荐
迟迟日气暖,漫漫雪天春。
知君欲醉饮,思见此交亲。
倒读为:
亲交见此思,饮醉欲君知,
春天雪漫漫,暖气日迟迟。
十字回文
反复体回文诗
  
陆龟蒙
烟临碧树残,雪背晴楼冷。
天侵极戍寒,月对行舟静。
“冷”顺读:
冷天侵极戍,寒月对行舟。
静烟临碧树,残雪背晴楼。
“天”字起倒读:
天冷楼晴背,雪残树登临。
烟静舟行对,月寒戍极侵。
……       
神智体诗
   神智体诗是一种趣味性很浓的诗,据宋桑世昌《回文类聚》载,苏轼曾作神智体《远眺》诗。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6800\wps1.png
乍看起来,这首诗的确离奇古怪,不过,读起来的话,它却是一首非常优美的七言绝句:
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醮侧山峰。
连环诗
连环诗的形式通常排列成圆圈形,字数不限,但由于难度比较大,字数一般在十几到二十几字之间。读的方法很多,一般从圆圈最上面的当中一个字起头(也有从任意一个字起读的),然后按照顺时针或是逆时针方向(有的连环诗两种方向皆可),每五字或是七字一断,即可读成若干首五言诗或是七言诗。有的读法则为前一句的最后几个字又作为下一句的开头几个字,这样的连环诗又称作借字体连环诗。
同头诗
同头诗,就是每句诗的开头一字都相同,大致与独韵诗相对称。但独韵诗有的是每句末尾一字都相同,有的则只是用同字作韵而未必是句句都押韵。同头诗在南朝已经存在,后世续有所作。吴承恩《西游记》中就作了“福”、“禄”、“寿”诗三首。同头诗与复字诗略有不同,复字诗是通篇每用复字,但未必都冠于句首,而同头诗则是各句句首一字必须相同。
绕头诗
绕头诗当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创,其形式为:一、三两句为三字,二、四两句为七字;一、二句押一韵,三、四句另押一韵。其中第三句的一、三字为第一句的三、一字,好比将尾绕到头,故称“绕头诗”。
联边诗
联边诗,是指诗句中的每个字都用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组成,联缀成章。所谓联边,语本刘勰《文心雕龙·练字》:“联边者,半字同文者也。状貌山川,古今咸用,施于常文,则龃龉为瑕,如不获免,可至三接,三接之外,其字林乎!”刘勰认为诗文要练字,“一避诡异,二省联边”,对于联边字要少用,最多可连用三字,用多了就成了“字林”。这是针对“常文”而言,然而联边诗是有意利用这一特征,扩展其形式,戏作成诗,反别具趣味。南朝陈诗人沈炯首作《口字咏绝句诗》,每字都含有“口”字,或可视为联边诗的先声。北宋黄庭坚的五古《戏题》,可算得上是最地道的联边诗。
宝塔诗
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宝塔词则称《一七令》。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后来有增加到一字至十字,甚至一字至十五字的,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字数由少至多,形如宝塔,上尖底宽,所以叫宝塔诗。其实最早出现的李白的《三五七言诗》,以及以后出现的三五六七言诗、一三五七九言诗等,都是宝塔诗,并不仅仅限于“一字至七字诗”。宝塔诗是杂言诗的一种。但一般杂言诗是指诗中字句长短相间,并无规则,而宝塔诗中每句字数则是“依次递增”,由少至多,这是两者所不同之处。
一字诗
一字诗,顾名思义就是在诗中出现许多“一”字,而每一个“一”字后面一般都是跟一景一物或一个动作。按诗法论,一诗中出现重字(即一个字重复出现)乃大忌,但作为一种游戏之作,“一字诗”倒也别有趣味。
九字诗
九字诗即九言诗,全诗通篇九字。我国古诗一般为通篇五言或七言,也有通篇三言、四言和六言的,九言诗通常只是在古体诗中偶尔出现几句(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通篇九言的极少见。在吟诵这类九字诗时要注意,其每句的停顿节奏为四、二、三或是二、四、三。
十字图诗
十字图诗是指诗的排列形式为“十”字形,读法很多,但一般居于“十”字中心的那个字在每一句中都会被用到。现存的两首“十字图诗”均在敦煌发现,后经著名的敦煌学家李正宇先生反复考证推敲,确定为古代失传已久的“十字图诗”。从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这种“十字图诗”大约曾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下层知识分子中,以此来消遣或是斗智。
十七字诗
十七字诗俗称“三句半”,从宋代起就盛行于民间,并一直流传至今。全诗十七字,前三句为五字句,最后一句则为两个字,用来破题以总结全诗,或甩包袱以引起喜剧效果。在吟诵时前三句语气要平和缓慢,最后一句的两个字则要急促重读。现在的“三句半”已经演变为一种四人演出的微型小品形式。
藏头诗
《诗体明辨》:“藏头诗,每句头字皆藏于每句尾字也。”是说每句的第一字,都藏于前一句的末一字。这是利用汉字中合体字多的特点,从前句末一字分离出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次句的首字,所以称为藏头诗或藏头拆字诗。现存藏头诗似以唐白居易《游紫霄宫》为最早,续作者不多。有的诗人不明藏头诗的含义,而把嵌字诗(嵌于句首)当作藏头诗,这是不对的。
嵌字诗
广义地说,按照修辞格“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如人名诗、地名诗、药名诗、建除诗、八音诗、六府诗等都是嵌字诗。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每句句首的字合成短句,并且别有意义的一种诗体。近人胡才甫《诗体释例》:“嵌字体不知始于何时,宋以来题楹联语辄用之,以见贴切用工之巧。”人们有时把嵌字诗与藏头诗相混,这是由于不明藏头诗的含义的缘故。
拆字诗
拆字诗,是根据汉字多合体字的特点,将合体字拆成独体字,或拆成相关的部件(偏旁加独体字),敷衍成篇。拆字诗与离合诗相近似,但又不尽相同。离合诗是先分离后合并,一般是四句(或六句)离合成一字;拆字诗则是一句一字或两句一字。离合诗还有其他形式(如药名离合诗),而拆字诗则无。

自 题 联:
玉泉石濯,续音潇洒江湖客;
林樾莺啼,叶韵矜持野叟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51万

回帖

173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云南诗词副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173391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残筇索韵三十一·诗的用对技巧
       
一、对仗中交错对和自对等
李商隐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隋宫》。“六幅”对“一段”,“湘江水”对“巫山云”平仄失调,而交错以后就解决了。
杜甫《长江》(从夔门入峡):“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众水”对“一门”,“涪万”对“瞿塘”(涪万:涪州、万州)。
二、扇面对(隔句对,即一、三对,二、四对)
白居易 《夜问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殷湘水曲,留在十三弦”。韦庄《杂感》“莫愁建业荆榛满,昔日繁花是帝京。莫爱广陵台榭好,也曾芜没作荒城”。
词中亦有,如刘克庄《沁园春·何处相逢》中“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也是 一三对,二四对。
三、自对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杜甫)
孤云独鸟春光暮,万里千山海气秋。 (李嘉祐)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恨 (李商隐)
此外,还有正对,反对,人名、地名对,方位对,叠字对,嵌字对,鼎足对,连绵对,连珠对……
对仗应注意之事:
1、避合掌
对仗中要避免同义词相对,如:思 想,看 见,寒 冷,悲 哀,先 前等。
例:“获麟悲尼父,西狩涕孔丘”(晋 刘坤句)两句同说一件事。
王绩:“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安石改成:“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萨天锡:“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有人提议 改“厌闻”为“厌看”)。
2、避雷同(句子的对仗句式相同亦有人谓合掌)
例:南宋 徐玑《春游张提举园地》:
西野芳菲路,春风正可寻。
山城曲渚古渡修林
长日飞絮游人绿阴
晚来歌吹起,惟觉画堂深。
对句中都是二一二、主谓结构的句式,两雷同,无变化。

自 题 联:
玉泉石濯,续音潇洒江湖客;
林樾莺啼,叶韵矜持野叟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51万

回帖

173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云南诗词副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173391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残筇索韵三十二·专用词语
专用词语(用语很多,简要 介绍几种)
1、联句 几人合作。
2、集句 集古人几个诗句成诗;集一人分散在各诗中的诗句 为诗。
3、口占(口号) 即未经起草的诗。在题上标“口占”或“口号”。
4、唱和 彼此以诗词赠答,答诗(和诗)可用原韵,亦可只遵意,不用原韵。
5、唱酬 唱为赠,酬为回报(不必遵原韵)
6.次韵(步韵) 用原诗的韵并次序来作诗(步韵意同次韵)。
7、用韵 指用他人诗的韵目写诗,但不必依原字及次序,用韵也不限于酬答对方。可用前人某首诗的韵,也可以用自己写的某首诗的韵再写一首或几首。
依韵 根据他人诗篇的韵目写诗,只求同一韵目,不必与原诗的韵字相同。
追和 根据前人某首诗的原韵或诗意写成的诗,称为“追和”
上述的几种,都要出现在诗题中,如白居易《和贾至舍人》,《酬郭给事》,清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等,使人一目了然。
分韵 几人在一起作诗,事先规定用某些字为韵,然后分给个人,用分得的字做韵脚作诗。如明 李攀龙诗《……席上赠谢谢茂秦得关字》末联:“闻到虎门妻子在,只今词赋且燕关”。
限韵 限定几个同韵的字作韵脚(亦可不限次序)。
此外,题目用语中有“无题”或“阙题”,是作者有意不拟题目,“书怀”即写出自己心中感情;“题”就是写,至于“吟、别、辞、谣”等,都是古代乐府和民间诗的分类名目,现已分不清他们的区别,只把他们看成一种诗的标志就行了。

自 题 联:
玉泉石濯,续音潇洒江湖客;
林樾莺啼,叶韵矜持野叟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51万

回帖

173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云南诗词副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173391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残筇索韵三十三·诗韵、字音
一、古韵(平水韵)
十三世纪中叶,金朝平水(今山西临汾市)王文郁刊行了《平水新刊韵略》归纳106个目录,(比《韵集》少了100个),约20年后,南宋刘渊(亦平水人)刊行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107个韵目,故世人称“平水韵”。
《佩文诗韵》清初编订106个韵目,一万三千多字,分平、上、去、入四声(平声30个,四千三百多字,因其多,故又分之为上平和下平,在读音上没有多大的区别)。
吴语中,en in 与eng ing 同音,故“痕”“庚”相通。
二、新韵
以普通话语音为审音用韵。
三、怎样辨别入声字
1、凡是韵尾是n ng 和韵母是ai ei ao ou的字,没有没有入声字;凡是韵母中有由a o e i ie u v等韵母拼音的字有旧读入声字。
2、凡声母是b p g j z zh的阳平字,都是入声字。
3、凡读音为fa fo 的字,都是入声字。
4、凡韵母是ve的字,除瘸、靴、嗟三字外,都是入声字。
5、凡声母为b p m d t n 同韵母ie 相拼的字都是入声字。
6、凡声母k zh ch sh r 同韵母uo 相拼,都是入声字。
平仄两用的字
1、古平今去:俱(杜甫:“野径云俱黑”,“尔曹身与名俱灭”这里“俱”均为平声)。
古平,今分二:安宁,宁可。
拥古上今阴平。
古上,今阴平。
2、平仄两读(视位置而定,词性、意义都不变) 漫等。
律句:符合平仄安排。
拗句:不合平仄安排。
1,一字两读,意义不变:
这类字读音,要看它在句子的格律而定,属平则平,属仄则仄:
过: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诗。 (平 杜甫)
青惜峰峦,黄知橘柚来。 (仄 杜甫)
中:
神灵汉代兴主,功业汾阳异姓王。(平 杜甫)
今朝汉社稷,新数兴年。       (仄 杜甫)
忘: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归。 (平 杜甫)
更寻嘉树传,不角弓诗。 (仄 杜甫)
教: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鹅鸭恼比邻。 (平 杜牧)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吹箫。 (仄 杜牧)
比:
王室多难,高官皆武臣。 (仄 杜甫)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邻。 (平 王勃)
醒:
日暮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平 许浑)
火云挥汗日,山驿心泉。 (仄 杜甫)
望:
诸侯春不贡,使者日相望。 (平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仄 岑参)
这类字还有“听、重、拼、乘、胜、飏”等。
2、一字两读,词性、意义发生变化。
如:思(名仄动平),令(名仄动平),吹(名仄动平),
(名仄动平),燕 (地名平、鸟名仄),骑 (动平名仄),
(动平名仄),从 (作名词仄声,作由、自解为平声)。
此类字还有“荷、疏、操、禁、尚、皖、誉、笼、那”等。
另:“俱,纵”古平今仄,“拥”古仄今平。
用韵
宽韵,窄韵:字数多的韵为宽韵(如ian iang),反之为窄韵。
和韵、同韵、步韵(次韵):
和韵:和诗之韵脚和原诗只是同一韵部,但具体字数不一定相同。
同韵:和诗韵脚相同,次序不同。
步韵:韵脚相同且次序也相同
五音:宫商徵角羽。
七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自 题 联:
玉泉石濯,续音潇洒江湖客;
林樾莺啼,叶韵矜持野叟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51万

回帖

173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云南诗词副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173391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残筇索韵(三十四)·
(学习笔记)
唐代诗人雅称
诗杰 指王勃。他的诗构思新奇,清新中蕴含着宏放浑厚的气概。他与同时代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被后人誉称为“初唐四杰”。
   诗骨 指陈子昂。他在创作上标举汉魏风骨,强调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和刚健的风格。其诗词意激昂,质朴刚劲,故有“诗骨”的誉称。  
    诗佛 指王维。他参禅拜佛,在他的山水诗中,常融入佛家的思想观念。他常布置一个有情有景的“境”,但又不写明这个“境”究竟是什么,而是让读者自己通过所绘情景去领略去体味其中奥秘,这也是佛教禅理的体现。
     诗天子 指盛唐诗人王昌龄。宋荦《漫堂说诗》指出:“诗至唐人,七言绝句尽善尽美……太白(指李白)、龙标(指王昌龄),绝伦逸群,龙标更有‘诗天子’之号。”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被誉为唐代绝句中的压卷之作。
诗仙 大诗人李白诗风雄奇潇洒,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故后世称李白为“诗仙”。李白的诗感情奔放,豪迈不羁,善于驰骋想象,姿意挥洒,构成独特的意境,富于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都是大诗人不朽的名作。
诗圣 明清文人有“诗圣推杜甫”(叶燮《原诗》)之说。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所作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被人们誉为“诗史”。杜甫诗歌艺术造诣特别高,他以博大精深的内容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与李白一起成为唐代诗坛上熠熠生辉的双子星座。
诗魔 指白居易。他曾在《与元九书》中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何则?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他又说:“酒犯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白居易是我国古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从小刻苦学习,白天黑夜地读书作文,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磨出老茧。苦学使他的文学才华崭露较早。其诗通俗易懂,声调优美,形象生动。
诗囚 指孟郊、贾岛。元好问《放言》诗曰:“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孟郊、贾岛作诗,刻意于锤炼字句,具有清奇苦僻的特色,后人有所谓“郊寒岛瘦”之论。
诗豪 《新唐书》中说:刘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白居易曾称刘禹锡为“诗豪”。刘禹锡的诗以律诗、绝句为工,乐府短章尤为著名;多用比兴手法,借咏史咏物,讽刺、鞭挞社会丑恶,抒发胸中郁愤;诗风沉着稳练,词浅意深,格律精巧。
诗鬼 指中唐著名诗人李贺。李贺,字长吉,年少即有诗名,他的作品讲究词采,设色浓艳,想象奇特,意境怪诞。宋代魏庆之指出:“李白仙才,长吉鬼才。”故后人称之为“诗鬼”。他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可见其诗歌语言冷艳、凄寂的色调。

自 题 联:
玉泉石濯,续音潇洒江湖客;
林樾莺啼,叶韵矜持野叟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14 00: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