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苏轼诗歌艺术风格论

[复制链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对多样化风格的肯定与褒扬,为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当代及后代诗歌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工,即自然天成之美。这是一种自然而然、天然浑成之美,而非人工雕琢之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工”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天工”的核心是自然浑成之状,即反对雕琢斧削。首先,作诗绘画都要表现事物的自然之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崇尚自然、不事雕琢的清新、天工之自然之美,才是苏轼诗歌美学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要师法自然。在作诗绘画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过程中,关键是真实地表现自然风神之美(即“真态”),且顺应其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与逻辑。这样的作品才能“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表现出自然万物的丰富、变化和个性之美。如果加以斧凿、雕琢的修饰加工,就会使作品显得雕绘满眼,顿失原本的生动、活泼的自然之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实现自然天成之美的途径是顺从自然,“随物赋形”。即描写反映事物的本来的原始的真实面目,并符合事物发展的自身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创造天工之自然之美,就必须顺从自然,遵从自然万物的自身法则,既不强求,也不扭曲,唯此才能使造物者的自然之美得到真实的反映和艺术的表现。也只有“随物赋形”,才能使作者通过“眼中之竹”的观察和触发,进入“胸中之竹”的酝酿构思,臻至“手下之竹”的完美再现,那么作者创作的情思便会“发于中而形于外”,从胸中心底肺腑里自然流出,倾泻于笔底,化作灿烂的诗章与画卷。换言之,唯“随物赋形”,信手而成,方能使诗歌、绘画创作近于自然,表现出事物的自然之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是妙造自然,巧夺天工。诗意表现自然、师法自然、顺从自然,更超越自然,这就是要妙造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要求的是创作中不露斧凿、雕琢、修饰的痕迹,使艺术之美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之美,达到妙造自然、巧夺天工的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的理想创作化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新自然的诗也来自于锻炼之工,但要不露雕琢痕迹。也只有运用技巧达到“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的娴熟境地,才能出现艺术加工又不露斧凿、雕琢、精心修饰的人工痕迹,达到妙造自然、巧夺天工的最高境界,由技巧而达自然,就如经绚烂而至平淡是同一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8 16: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