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70|回复: 30

[资料] 成语可否入诗

[复制链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09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2-19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语可否入诗
唐诗宋词皆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二者各有其质。著名文史学家缪钺《诗词散论·宋诗》云:“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钱钟书先生也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檀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成语是汉语王国中一道绮丽的风景,如果一篇文章引经据典,成语使用恰当,定会让人耳目一新。反之,如果诗词作品中出现成语就会引人诟病了。
  虽然成语大多来源于诗,但对于诗家来说,却不能随意引用成语入诗。清代李渔《闲情偶寄》中云:“凡作倔彊qiáng聱áo牙之句,不合自造新言,只当引用成语。”这当然是正话反说,而元代刘祁则说得更为明白,他在《归潜志》卷十二中明确指出:“古文不宜蹈袭前人成语,当以奇异自强。”古诗词受格律的限制,它的语言要求高度精炼,何谓字字珠玑,每个字都必须使用恰当,不能有多余的字。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09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9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不是诗词作者自己的创造,一般来讲不宜入诗,有其道理。试想一联七言诗中,每句用一个四字成语,原创成分还有多少呢?但是,如果活用成语(包括熟语和固定词组),而且用得恰到好处,也不是完全排除不能入诗。关于所引用的成语、典故和固定词组,恰当地使用,有如下几要点:
  第一、必须与诗词作品的主题紧密关联,不能随意拿来使用,所引用的成语最好安排在承转合句处。
    第二、不能使用过于生僻的成语,首先易为读者理解。
    第三、尽量化用,加以改适,如添字、压缩或者拆开。可将四字成语,也可改成两两成对的复音词组,但不能产生歧义,自然地融于诗句中。
    第四、将成语、典故提升,赋于新意,这是最高明的用法。所谓“文章虽不要蹈袭古人一言一句,然自有脱胎换骨等法,所谓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陈善·扪蝨新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09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9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试举几例诗句说明:
    1、易位:将成语放在三、四、五、六字的位置上。
    诸葛亮上书蜀主刘禅,意欲兴师伐魏,在有名的《前出师表》文中写道:......  
诸葛亮 〔两汉〕《出师表/前出师表》。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陆游抗金也同样是“北定中原”,所以他在《示儿》诗中巧妙地用了这一熟语,结果成了千古名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成语:〔北定中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3)清乾隆时诗人袁枚有一联诗,一连用了二个成语:人如天马行空惯,笔似蜻蜓点水轻。
  陈凤梧的:莫问将军能饭否?应知大器晚成多。
  荒 芜的:神游五岳三山上,心在千家万户中。
  王巨农的:情到不堪回首处,裁诗和泪寄南安。
  这些作者巧用成语,淡化了成语的痕迹,增强了诗句的力度,都取得了好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09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9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2、插字
  (1)愧我捉襟常见肘,(郭澹波)在捉襟见肘的成语中加一“常”字,更显其生活困顿;—— 【捉襟见肘】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在成语〔剪烛西窗〕中颠倒位置,更加体现出作者盼望与亲友相聚夜谈。
  (3)风急枪林飞弹雨,(张进义)在枪林弹雨的成语中加一“飞”字突出战地生活气氛。——【枪林弹雨】
“为道常日损,尊师修此心。挂肩黄布被,穿发白蒿簪。符札灵砂字,弦弹古素琴。囊中曾有药,点土亦成金。”《刘德仁·赠王尊师》(成语:点土成金、点石成金、点铁成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09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9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3、压缩:史鹏有一首《谢友人寄枣》的五绝,后两句是:
  分甘情谊重,怎忍囫囵吞?这一成语省去“枣”字,既照应了主题,又可以说气韵天成,更深化了友情,慧心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09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9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4、拆开分用:对成语进行拆分,分置句中各处。如:
  如宋朝张炜的《冬至》:“阴逢剥处自阳复,否到极时须泰来。”第二句拆分成语“否极泰来”。
  伏家芬《少林寺》:“壁能见性身留影,水可明心苇作船。”将成语“见性明心”拆开置于两句相同的位置上作对仗。
  刘瑞清《游江阴长山》:“春风随喜蕴芳菲,天上人间一锦帏。得意畅怀迷若梦,忘情欲醉不思归。”此诗将成语“春风得意”拆分肢解后,分置很远。自然就让人看不出什么痕迹了。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
    在成语中间加字或调转词序,如: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子飘香】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为人说项】;  
  若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为人作嫁】;
  熊鉴先生的“不因畏噎而忘食,岂许希荣便负心?”,
  “马后忡忡谁放炮?牛前耿耿我弹琴”。都是拆用成语的好例,当然成语的压缩和拆开,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不仅是活用成语的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09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9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5.变成语为对仗:凡是四字成语前后二字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反者均可拆开作对句使用。
  “壁能见性身留影,水可明心苇作船。”《伏家芬·少林寺》(将“见性明心”的成语拆开作对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09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9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4)6、直接将成语随意入诗、放在在任何位置的诗句(也就是直接使用,对成语原封不动,不做任何改动)。
如:潘受《西湖谒岳墓》:“千秋冤狱沈三字,万里长城坏一人。”之成语“万里长城”;
又如叶云峰《元宵试笔》:“儿时况味犹存胸,一事无成感不穷。”之成语“一事无成”。日常口语形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历史事件,其蕴含的信息价值相对较少,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再如:
    北周·庾信《庾子山集 卷一 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
    汉·刘胜《文木赋》:“枝条摧折,既剥且刊,见其文章,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集凤翔。”
    唐·李白《永王东巡歌》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
    唐·雍陶《河阴新城》诗:“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宋·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词:“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毛主席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句都用了成语“虎踞龙盘”
     唐·王维《早朝》诗之二:“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
     唐·武元衡《摩河池送李侍御之凤翔》:"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洒换离颜。
    苏轼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人都用到了成语“柳暗花明”。
    清徐锡麟的《出塞》:“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马革裹尸”“草长莺飞”都是成语。
    余菊庵《挽高叔严道长》:“掀髯谐笑闪双眸,煮茗论文款我留。春正繁荣君忽逝,不堪回首忆前游。”末句中的成语“不堪回首”。
    舒庆春《述怀》:“辛酸步步向西来,不到河清眉不开。身后声名留气节,眼前风物愧诗才。论人莫逊春秋笔,入世方知圣哲哀。四海飘零余一死,青天尚在敢心灰。”尾联句中的成语“四海飘零”。
    这些成语入诗,都让人觉得自然而成,不着痕迹。可见接近日常口语的成语入诗时,比较自然,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09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9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  …… 举不胜举,毕竟不能以词害意,关键在于作者的运用是否得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09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9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7.化为无形:成语只取一两字,保持意思大致相同。
     清·赵翼《瓯北诗钞·绝句二冬暖》:“阴阳调燮何关汝,偏是书生易杞忧。” 杞忧:是杞人忧天的典故。
    “才如天马行空惯,笔似蜻蜓点水轻”,袁随园句也,著处自然;
     比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衍生成语“曲径通幽”;
     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衍生成语“卷土重来”;
     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衍生成语“北定中原”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9 12: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