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12-19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4)6、直接将成语随意入诗、放在在任何位置的诗句(也就是直接使用,对成语原封不动,不做任何改动)。
如:潘受《西湖谒岳墓》:“千秋冤狱沈三字,万里长城坏一人。”之成语“万里长城”;
又如叶云峰《元宵试笔》:“儿时况味犹存胸,一事无成感不穷。”之成语“一事无成”。日常口语形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历史事件,其蕴含的信息价值相对较少,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再如:
北周·庾信《庾子山集 卷一 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
汉·刘胜《文木赋》:“枝条摧折,既剥且刊,见其文章,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集凤翔。”
唐·李白《永王东巡歌》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
唐·雍陶《河阴新城》诗:“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宋·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词:“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毛主席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句都用了成语“虎踞龙盘”
唐·王维《早朝》诗之二:“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
唐·武元衡《摩河池送李侍御之凤翔》:"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洒换离颜。
苏轼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人都用到了成语“柳暗花明”。
清徐锡麟的《出塞》:“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马革裹尸”“草长莺飞”都是成语。
余菊庵《挽高叔严道长》:“掀髯谐笑闪双眸,煮茗论文款我留。春正繁荣君忽逝,不堪回首忆前游。”末句中的成语“不堪回首”。
舒庆春《述怀》:“辛酸步步向西来,不到河清眉不开。身后声名留气节,眼前风物愧诗才。论人莫逊春秋笔,入世方知圣哲哀。四海飘零余一死,青天尚在敢心灰。”尾联句中的成语“四海飘零”。
这些成语入诗,都让人觉得自然而成,不着痕迹。可见接近日常口语的成语入诗时,比较自然,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