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11|回复: 26

[资料] 关于成语入诗如何去看待及处理办法

[复制链接]

2020

主题

7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01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2-20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成语入诗如何去看待及处理办法
1.关于成语能否入诗,可以从几个角度去看待: 

2020

主题

7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01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⑴诗词是创作,成语有固定的意思和约定俗成的概念,不属于创作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0

主题

7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01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⑵从诗词名家的作品来看,在文学创作的基础上,有些凝炼语言的含义逐渐被固化,沉淀下来形成成语,是先有创作,后产生和形成成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0

主题

7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01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⑶反向思维,我们知道一首七绝28个字,七律56个字,若堆几个成语,还有多少内容属于作者自己,又如何让读者有兴趣读下去,进行触动和思考,试想这样的作品还能有内涵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0

主题

7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01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⑷诗毕竟短小精悍,字少意多,若没有相当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用在诗中慎之又慎,尽量或者避免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0

主题

7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01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若把成语放进五、七言诗里,怎么放,放进去会如何:五言就五个字,剩下一个字怎么组织,先不说表意会如何,读也不会顺,何谈情感表达。而七言呢,先不说中二联的对仗问题,假定在首联或者尾联用上成语,七个字,还剩下三个字的空间来考虑字句构思,原本不用成语也可以有更多的字句组合来表达更广更深的含义,反而用了成语与其余创作文字的相生相协就存在了问题,因为一但用上成语,必然被成语的固定意思所限制,其余文字必然反过来“为成语服务”,才能避免出现不谐和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0

主题

7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01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2.关于成语入诗的处理办法
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清代任泰学 《质疑·经义》:“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或是当时成语。”我国汉语中的成语典故源远流长,其语言简练,含义精辟,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炉,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用成语典故,不仅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知道成语典故的出处,做到活学活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0

主题

7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01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拥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承,其中古诗词是重要的一部分。现代教育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古诗词方面的培养,其中古诗词作为文化课出现在课堂上,是中小学生必学课程。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使得优秀的中华文化得到传承,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诗词的熏陶下茁壮成长,构筑健康的人生文化根基,成为我们生命中自主可取的宝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0

主题

7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01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试举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其中病树前头万木春写出了作者在仕途低谷时,不屈服的乐观情怀。短短几行字却涵盖了巨大的哲理意义,这也是我们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0

主题

7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01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成语入诗不妨,但须不著痕迹。“才如天马行空惯,笔似蜻蜓点水轻”,袁随园句也,著处自然;“晓风残月屯田墓,零露浮云魏帝台”,沈归愚诗也。又,成语如能化烂入诗,则更佳。成语入诗,用得好句子灵动有韵致,意亦丰厚,用不好则略嫌呆滞,所举《草鱼塘森林公园》更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7-3 03: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