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不说破” ——“含蓄”概念之形成及其内涵增值过程

[复制链接]

53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02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禅宗的“不说破”对诗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诗学传统中有关暗示和体悟的意识更加自觉并得到理论上的强化;在体物和咏物理论中,“不说破”的原则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强调,最终吸纳、融合具体的修辞策略,为含蓄概念注入丰富的内涵,将它推到代表古典诗学审美传统的主导地位上。至于“绕路说禅”,则应说是一个隐性的背景性的存在,并未进入诗学话语内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02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春云春雨,万物敷荣。暖日和风,岩花竞秀。青山叠叠,涧水澄澄。达磨迷逢,切忌说破。”这都是禅门对“不说破”的正面强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02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阐释教义有两种方式,即表诠与遮诠。表诠是从正面作肯定的解释,遮诠则是从反面作否定的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02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作直接肯定的遮诠可以说就是一种不说破,它将禅宗的言说方式导向隐喻、暗示的方向,即所谓文字禅,而不说破的原则也正是在宋代发展为“绕路说禅”的家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02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说破”之于物象,意味着不可直言所咏对象,首先不可直言对象之名。而避免直接称说对象,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代语置换其本名,或以典故,或以歇后,或以借代,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02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代语只是个别词语的置换,与诗所咏对象或主题无关。而体物的不说破,是要求不直言所咏对象或主题,即不犯题字。这种意识的明确表达起码可以追溯到晚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02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体用关系,依钱钟书的理解:“‘言体’者,泛道情状;‘言用’者,举事体示,化空洞为坐实,使廓落为著落。”说得更明白一点,言体就是直说本体,也即直称题字,直称概念;言用则陈述其功能,描摹其性状,避名就实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02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禁体即“禁体物诗”的简称,是相对体物诗而言的,意谓体物—咏物避免用直接描写、比喻的手法形容事物的外观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02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直接形容所咏对象外部特征之词,二是比喻对象外部特征之词,三是比喻对象特征及动作之词,四是直陈对象动作之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02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返蚁难寻穴,归禽易见窠。满廊僧不厌,一个俗嫌多。’”此所谓影略句法,正是体现禁体意识的一种表现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2-5 12: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