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中二联“鸣虫似唤秋回暖,陶菊应邀蕊展颦。
闲看檐巢无燕影,偶尝野果就霜尘。
”是律诗必须对仗的部分。作者不但对词性的掌握到位,而且对得十分精巧。如“鸣”本身是个动词,“鸣虫”属于动宾词组,而它与后面的“唤”字结合起来,那么这个“鸣虫”就变成了名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词做名词使用。由此,不难看出作者强大扎实的语文基础功底。再看“陶菊”一词,让人自然不自然地就想到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这就是化典无痕的高超手法。巧妙自然,浑然天成。
“闲看”“偶成”,写出了轻松自然的心态。“檐巢无燕影”与“野果就霜尘”这里的“无”是个形容词,“就”本身是个副词,但用在这里就变成了动词使用。虽然词性上略有差异,但在律诗中,三联是可以宽对的。这两处虽然是在实写,却是作者的故意而为之:突出秋天的景物特色,引发读者的无限联想。——足见对七律诗的精通。分析得非常精准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