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曲的初学者经常会觉得自己写的像词,这是由于词和曲的根本区别没有掌握。很多人人认为词和曲,区别在于用韵不同,词用词林正韵,曲用中原音韵。但其实这不是主要区别,现代人好多写词、曲都押新韵了。明清写词、写曲有依当时韵部的,虽然我们不提倡这样押韵,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所以,用韵不是主要区别。如果说曲谱和词谱不同,是词和曲的区别,这更错了。有些曲牌和词牌,不仅名字相同,而且内容基本一样点绛唇、风入松、南乡子、鹧鸪天,都是典型的例子。
其实,词和曲最根本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衬字的有无。元曲中,99.9%的曲子都是有衬字的。极少数曲子《天净沙》《干荷叶》《金字经》有时候可以不衬字,俗话说:“无衬不成曲”。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写曲,一定要加衬字。
首先,衬字的位置是用于句末或者句中,句末不用衬字,这里的句末指的是大句的句末,不是分句的句末。句末就算是着,了,啊,儿等虚字我们也不能当作衬字。最常见的衬字用于句首,可以用实字,也可以用虚字。不拘的。句中的衬字原则上只用虚字,常见的下面这些虚字用于句中,十有八九是衬字。
情貌词:了 着
助动词:将 把
副词:也 又
其他:的 行裏 般 来 这 那 他 我 俺 个 些 和 价 厢
衬字的作用是对着一个曲谱写作的时候,为了让句子的表意更完整因为曲谱往往拘于字数的限制,若不添加衬字,曲中有些内容表达的可能会不完全,所以,需要添加一些衬字。
一般的曲中,不会标出来哪些是衬字,有些版本中衬字还有可能用小字标出,但大部分不标,所以我们需要借助曲谱来辨别哪些字是衬字。比如曲谱中一句话要求三个字,但是他的一首曲子中对应的句子有5个字,那就说明有衬字。判断衬字,先看句中是否有虚字,若没有,前面的就是衬字。
如果后面有虚字,前面也有可以作为衬字的形容词动词等字,那可能就要对照平仄来判断哪些是衬字了。曲是要唱的,普通字是曲谱上规定的,要在调上的,要唱出来的。衬字是不是曲谱规定的,不在调的,带过的比较快,所以我们朗读元曲也应该依据这个特点,衬字要读的快一些,衬字,尤其是句首衬字字数不限,一首曲的衬字甚至可以是正字的几倍。[我是个蒸不熟煮不烂炒不爆槌不碎打不破]响当[当]一粒铜菀豆。可以想象,这么多衬字,唱戏的时候就是要极端迅速地一连串的念下去,很考验演员的口技的。刚刚说句中衬字的时候忘了说,如果是一个叠字词的第一个字作为正字,第二个字一般都是衬字。
如果是一个叠字词的第一个字作为正字,第二个字一般都是衬字比如响当当,第二个当一定是衬字。衬字甚至可以改变句法,一个七字句有时候可以通过加衬字拆成三个小句子
[怕的是]灯[儿]昏,月[儿]暗,雨儿斜,为什么前两个儿是衬字,第三个不是?这就纯是因为曲谱规定的原因了
还有一种类型的衬字是句法衬字也波,也那,的这。这些词组一般是完成语法结构的衬字。哀[也波]哉,也么哥,也么天,这种词组甚至可以用于句末作为语法衬字。
最后是写作,写作时候注意,衬字要和正字连成一个整体,不能读了让人感觉纯粹是为了加衬字而加衬字可以根据曲谱先写句子主干,主干可以写不完整的句子,留下可以缀虚字的余地,然后缀些字使得意思可以完整的表达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