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辛勤

[汇集] 沈婉玲成语典故作业汇总

[复制链接]

2047

主题

7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226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3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画蝶
成语典故班第20课作业
一、简要回答庄子的辨证思想。
答: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照庄子的逻辑,道是无分别、无界的混沌,因而它不是理性的对象:“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素有天地,自古以固存。”一方面,道是真实存在的,所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所以道是有;另一方面,道又不同于具体之存在,它“无为无形”,因而道又是无。但它不是虚空之无,而是涵盖了万有的无。所以道既派生了万物,又不滞于万物中,表现出超越性与内在性的统一。由此也决定了人对道的认识既不能是简单的经验认识,也不能是理性的逻辑推理,而必须是物我、主客为一的内在观照,即超验的形上学的观照。
庄子曾说:“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这里的至知,就是从知进入到不知的浑池的能观照一切的知识境界。道由于其不可言说性和无限性,对道的体认实际上就是超越理性的直觉认知过程。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万物齐一的认识原则,主张人应突破自我形躯的局限而对万物加以整体性把握。因此,他对现存的各式知识系统持蔑视态度,认为仅以经验获得的知识含有极大的片面性,并把他们统统归结为“道隐于小成,而言隐于荣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各囿于己见,人人自我执著,一副“喜怒哀乐,虑叹变热,姚供启态”纷争纠结之态。

二、写作题
1、出自庄子的成语一共有400多条,请选择其中的成语一条,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或成联两幅!
2、要求:请列出所有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1.成语:鬼斧神工
注释: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出处:《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鑜,鑜成,见者惊忧鬼神。”
螺髻山
作者:辛勤
秀峰何绝胜,螺髻立云天。
瀑水崇崖外,汤池峭壁前。
屏开生孔雀,日朗放山鹃。
若到彩虹际,逍遥万景全。
注释:①螺髻山:螺髻山因螺髻·九十九里的螺髻南峰而得名,此峰酷似古人头上的发髻直立青天,故名螺髻山。
②汤池:温泉浴池;温泉。
③孔雀、彩虹:指孔雀瀑布,全球罕见的彩虹瀑布,全年彩虹出现次数超过200次。
④山鹃:杜鹃花。万亩杜鹃花海,即螺髻山最美的索玛花海。
成语:精诚团结
注释:精诚真诚。一心一意,团结一致。
出处:《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成语:善始善终
注释: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出处:《庄子·大宗师》善妖善老,善始善终。”《史记·陈丞相世家赞》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
成语:食不果腹
注释:果充实,饱。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出处:《庄子·逍遥游》適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和州刘录事者,大历中罢官居和州旁县,食兼数人,尤能食鲙,常言鲙味未尝果腹。”
成语:碧血丹心
注释: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7

主题

7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226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8-7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学成语典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7

主题

7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226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8-18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001绝谷画蝶
成语典故班第11课作业
一、填空题:
1.《春秋》是中国(中国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工于记(事),长于记(人)。《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2.《春秋》经最著名的有(《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二、请查阅以下成语是否出自《公羊传》,并为其查注解、近义、反义、例句。(不得少于十条)
一统天下、拨乱反正、清君侧、义形于色、正色立朝、冬裘夏葛、反经行权、
不一而足、千里一曲、不绝如线、不绝如缕、尊王攘夷、鱼烂而亡、不毛之地、
传闻异词、传闻异辞、母以子贵、一元复始、善善从长、国色天姿、九世之仇。
1.〔 一统天下 〕
解释: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常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关单位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可泛指少数人霸占的某一领域。
出处:《公羊传 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近义词:独立王国
反义词:四分五裂、一盘散沙
例子: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成语故事:我国历史上第二个一统天下的朝代是汉朝,秦朝统一后,由于暴政造成各地起义此起彼伏,汉高祖刘邦趁机斩白蛇而举义旗,一统天下,他也犯了分封诸侯的错误,造成内部诸侯争权夺利,战争不断,到了汉献帝时候,国家又分为三国。
2.〔 义形于色 〕
解释: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
出处:《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近义词:义无反顾、义正词严、义愤填膺
反义词:理屈词穷、无理取闹、心怀叵测
例子:蒋和森《风萧萧》:“卢携念着念着,声调竟显得那样的激昂,俨然一副义形于色的样子。”
成语故事:魏文帝称帝,陈群面带愁容,文帝问他:“朕顺应天命即位,你为什么不高兴?”陈群回答说:“臣和华歆铭记先朝,现在虽然欣逢盛世,但是怀念故主恩义的心情,还是不免要流露出来。”
3.〔 正色立朝 〕
解释:正色:态度严肃而不可侵犯;朝:朝廷。比喻不谄媚阿谀和不畏强暴的人
出处:《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4.〔 一元复始 〕
解释: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出处:《公羊传 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例子: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5回:“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快奉一巨觞与殿下。”
5.〔 冬裘夏葛 〕
解释: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出处:《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例子:举得起,放得下,以便冬裘夏葛的同它换衣服。(清 吴趼人《痛史》第一回)
6.〔 尊王攘夷 〕zūn wáng rǎng yí
解释:王:指周王朝;尊王:尊重周王室;攘:排斥;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民族的泛称。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
出处: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但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喏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7.〔 异闻传说 〕
解释:不同寻常的奇异的消息。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6回:“诧异得那合学生员,街上的百姓,通国的乡绅,面面相觑,当做件异闻传说!”
8.〔 传闻异辞 〕
解释: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指传说不一致。
出处:《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例子:台事传闻异辞,我们如堕五里雾中。(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9.〔 善善从长 〕
解释:善善:褒扬美德;从长:源远流长的意思。原指褒扬美德,源远流长。后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
出处:《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例子: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1回:“我们只好善善从长,不要说出那般诛心的话,叫人听着寒心。”
10.〔 九世之仇 〕
解释:九世:九代,形容历时久远。指久远的深仇。
出处:《公羊传 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近义词:不共戴天
反义词:百年之德
例子:九世之仇,百年之德,至于今而始报之子孙,即报者亦不知其所以。(章炳麟《菌说》)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诸侯齐国国王齐哀公因为诸侯国纪国国王纪侯向周朝天子进谗言,被周天子处死。齐国的后代国君一直牢记这个仇恨,直到哀公后代的第9位君主齐襄公出兵攻打纪国,并消灭纪国,报了这个九世之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7

主题

7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226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8-18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001绝谷画蝶
成语典故班第12课作业
一、填空题
1.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2.《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二、写作题
什么是中国速度?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在先进的指导思想下使我国快速进步,发展速度让世界称奇,被人称为中国速度。除了经济领域,中国基建速度和中国高铁速度等也被人称为中国速度,象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国速度”。它蕴含中国人的智慧、勤劳,既是中国精神的文化标志,也是中国的骄傲。
下面请把中国速度与成语日新月异结合起来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韵字不限!
附成语〔日新月异〕:
注释: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出处:《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黄钟•贺胜朝〕乘高铁
作者:绝谷画蝶
春运时,念家慈,乡梦思,难买车票饱受之。如今纵横铁道施,和谐号、(半日)返公司,话新村、(脱贫攻坚)花满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7

主题

7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226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8-18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001绝谷画蝶
成语典故班第13课作业
一、简答题
《中庸》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中庸”和“中和”。读者读起来,常常弄不清两者的关系。道“中庸”而求“中和”,这表明“中庸”和“中和”是有区别的。请简要回答:
1.什么叫“中庸”?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它是由谁提出来的?
答:“中庸”:(1)书名。儒家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孔伋(子思)所作。内容是宣扬孔子的中庸之道。南宋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入《四书集注》。 (2)指中庸之道。儒家的一种伦理思想、以及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指不偏不倚;庸,指平常。中庸,指无过无不及的态度。《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意指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综合起来,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
慎独自修原则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这个原则是在《中庸》的第一章提出的。在别人听不到自己讲话的地方要十分谨慎,不说违背道德的话;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慎重行事;不要认为隐藏的过失,就可以去做,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独自一人时,同样要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自重自爱,把握住自己。要时刻坚守中庸之道。
忠恕宽容原则:忠恕宽容的思想源于孔子,曾子将其概括以传于世。中庸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忠恕之道和《大学》的絜矩之道,提出“以人治人”,要求人们用爱自己的心去爱他人,用责备他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自己的真诚忠恕去感召人、感化人、塑造人。只要坚持忠恕之道,人们就会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人们就会达到素其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焉、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思想境界。通俗讲就是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
至诚尽性原则:至诚尽性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只有坚持至诚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就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的善良天性;能够发挥一切人的善良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善良的天性;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善良天性,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便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就可以同天地并列。这就是坚持至诚尽性原则所达到的理想境界,达到了这一理想境界也就找到了自己在宇宙间的真正位置。
中庸之道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2.什么叫“中和”?
答:中和,儒家以中正平和为中庸之道的精神修养。后亦泛指平衡稳定、不受干扰的状态。人的可教育,就在于能中和;政教的作用,就在于致中和。中和之道即天下根本之道,即天下平常、常用之道。用不偏不斜的平常的中和之道对待所有事物就是中庸,以中和之道修养自己就是中庸。
中庸之道和中和之道是有区别的:中国文学讲求“中和之美”的精神,强调“中庸之道”的品格。这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品诗方法与审美标准,不仅是古典文学批评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中道”,早已成为中国人观念世界里的一种文化基因,渗入中国人内在的文化血液,成为支配当代人乃至后来人生活和思考的重要方法论与价值观。正是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看到了“中庸之道”背后深刻而执着的现代性。
“中庸之道”在自然,在本质;“中和之道”则是在人心,在主观。“中庸”和“中和”的划分,“中庸”对应的是“客观存在着的因果逻辑关系”;而“中和”对应的则是“认识到的因果逻辑关系”。显然这里的二分法,是对“现实存在之道”与“认识的客观道理”进行的划分。总之,哲学上顾及并倾向于本体论,则强调“中庸”;科学上顾及并倾向于认识论,则强调“中和”。
二、写作题
根据今天所学的成语,找出其中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一幅),韵部不限!
成语:1.〔爱民如子 〕ài mín rú zǐ
注释: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临江仙•山区脱贫
作者:绝谷画蝶
药菊盈枝炫彩,脐橙挂果涂金。今秋丰谷笑谈吟。脱贫穷远目,致富见初心。
公路蜿蜒入眼,游车陆续穿林。曾经天险蜀山深。艰难书记日,潇洒美人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7

主题

7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226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8-18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001绝谷画蝶
成语典故班第14课作业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的核心思想。
答:《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处世方法等,其核心思想是“仁”、“礼”。
1.“仁”是“论语”的主要思想,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儒学即仁学。《论语》的“仁”,即仁德,它蕴含了君子所有必须具备的道德品性和个人修养。(1)孝。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忠的基础。(2)忠。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 (3)信。“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 (4)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 (5)恕。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 (6)其它。如先难而后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刚、毅、木、讷;其言也讱; 恭、宽、信、敏、惠;…… 等等。
2.“礼”
仁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礼是外在的表现,礼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孔子遵从的礼是周礼,孔子主张“正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所有的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2.简答《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答:儒家的治学本意就是先要把自己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了,然后才有资格去教导别人,也即“打铁先须自身硬”。古人为什么强调“学而优则仕”。只有学好了,治国安民的方略学到家了,然后再从政去将其学以致用,那么就不但做到了修身,而且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
3.论语中有很多的格言警句,请找出你喜欢的十条。
答: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
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6.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篇》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
8.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篇》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1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篇》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篇》
1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篇》
1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篇》
1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篇》
16.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篇》

二、写作题
请从《论语》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成语:逝者如斯  
【解释】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序
文/绝谷画蝶
韶光易逝,岁月如梭。花开叶落之匆匆,春去冬来之忽忽。韶华洗尽,惊过隙之光阴;岁律唤回,付流波之寒暑。悄然而滑落,奔腾而不返。
   若夫沐浴冬阳,回思夏日。数流年之纹路,嗟笼鸟之哀歌。怜沧海之一粒,人生世短;作青山之过客,草木枯荣。况复落日归山,长河引路。不因人而停止,不因人而倒回。莫不朝而迎,暮而别。故而一年难再景,千古无穷;一日难再晨,百年有限。 
  乃知平安贪懒,饱暖思闲。念天地之悠悠,叹宇宙之渺渺。失去一日甚易,欲得回头无途。期远怀,人生应有作为;莫蹉跎,年少应该图强。
  嗟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勤奋而成标兵,下苦功而结硕果。以我青春壮志,谱写锦绣于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7

主题

7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226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8-18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001绝谷画蝶
成语典故班第15课作业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的许多思想言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稳合。孔子提倡崇老尚古,希望恢复周礼,强调等级秩序,所以在论语中民主,自由,平等,法治体现不是很强烈,但其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体现的很明显。具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去说明。
①关于富强,论语中有“足民”即富民可以使民富足。
②关于文明,论语中讲道: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亲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向孔子请教克已复礼,实际上也是关于文明的体现,“见利思义,见危接命.”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③关于和谐,论语中讲道:"礼之用,和力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的功用,是为了让人们相处和顺,社会和谐、上古圣王之道也就美在这和顺之上。
④关于爱国,论语中讲到:“执于戈以卫社稷”“倾己以敬...修已,安人...修已以安白姓。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可奇也。春秋时诸侯纷战,也产生了爱国的思想。君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忠君以爱国。在论语中敬业的句子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只有敬业才能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孔子曰:三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忠岗位、激情工作才能快乐生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提醒我们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做好了本职,你的事业才能成功。
⑤关于诚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事要讲究实事求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 ),其何以行之战”,“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诚信是君子立身之德,在孔子看来,不讲诚信的人是不好的处世态度。“道干乘之国,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便是大国,也要讲诚信才是能治国安邦。“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诚信也是君子修身的必修课之一。
⑥关于友善,子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友善观在论语中也有明显体现。只有友善,才能构建和谐社会。1.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2.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儒家学说中的许多思想,完全可以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体系之中。3、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避免人类在危险和自我毁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4.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高人多综合素质。
    由此可见,论语中的观点和思想,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是儒家学说中的思想。还可以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体系之中。尤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2.简答什么是仁学?
答:仁学即孔孟伦理学,其内容选自《论语》、《孟子》二书之精华。以仁学和儒学相对比,用“仁学”一词专指孔孟伦理学,以区分于古代儒教经学和宋明理学。仁学作为独立的思想文本,最早是有孔子提出来的。孔子深刻的了解了各阶级的思想和实际情况,从而提出了仁学思想。“仁”作为一种人格修养,其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就是通过人的自觉能动性升华自身人格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之后,孔子把这种对高尚人性的追求推广到整个社会,这使得“仁”发展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理想。
    后来,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把仁爱从人推广到万事万物,
这一转变极大的丰富了仁爱的内涵,这是在孔子仁爱思想的基础上又一次的进步和提升。其后从汉朝开始,仁学思想随着朝代的更替也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到了宋明时期,儒学代表人物朱熹和王阳明的“以生论仁”更加深化了仁爱的内涵。由于先秦的道德范围局限于人和社会,“以生论仁”,便打破这一禁锢,使仁学第一次具有了生态哲学的意义。这一创举也体现出了一种天人一体的仁学宇宙观,
达到天人的完美合一。仁学思想的几个主要部分具体为以下四个部分。
①以"孝"为"仁",即根据血缘关系建立一套适合于维持社会安定的普遍的伦理秩序,这是"仁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②以"礼"为"仁",即"仁"就是一套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纲常礼仪。
③"仁者爱人",即应将"孝悌"推广至社会上的所有人,这是"仁"学的核心。
④"推已及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学"的实施方法。5.提倡"君子人格",这是仁学的追求目标,即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不改其乐"为生活楷模。
二、写作题
请根据《论语》中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创作一首作品。题目“时光”或“时钟”,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咏时钟(一)
造形虽各异,运序步轻移。
在位居崇极,从天合二仪。
行行春色满,滴滴海潮随。
钟摆无偏向,安然穿栅篱。

咏时钟(二)
测天知测影,钟漏自朝昏。
滴滴歌尘起,泠泠城市喧。
报时凭日出,催晓拟乾元。
岁月骎骎逝,流年新历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7

主题

7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226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8-18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001绝谷画蝶
成语典故班第16课作业
1.简要回答孟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
答: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孟子的教育思想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体现:
(1)品德教育
强调社会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在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的前提下,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推动社会的进步。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并为政治服务。灌输着“五常”(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教育,认为良好的道德教化比良好的政治更容易获得民心,它能帮助统治者更好地管理天下。所以,教育是最有效的“得民心”的手段。
(2)学习方法
在学习方式上他强调“尽心、知性、知天”,指出了知识获得的途径和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强调独立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努力钻研,才能彻底领悟,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君子的高深造诣要有正确的办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地追求得到。自觉地追求得到的,掌握得比较牢固,牢固地掌握而不动摇,就能积蓄很深,积蓄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然后“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解说,在融会贯通之后,再回到简略地述说大义的地步。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先把书读厚,然后再把书读薄。学习要“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也就是严于律己,“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断反思,最后形成自己的学问。
    (3)教育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引而不发,跃入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意思是善于引导的老师总是给学生留有消化理解的余地,重在传授方法,以身作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
孟子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又说:“其进锐者,其退速。”绝不能拔苗助长,否则会适得其反。同时要注意方法的多变性,“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要因人而异,更要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在学习过程中他强调要专注,反对三心二意。
在方法上他还强调了榜样学习的重要性,“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
(4)家庭教育
在对待子女的教育,孟子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易子而教”。意思是交换儿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所谓"责善",就是以善来互相要求对方。   
孟子在教育上还是个苦行者,“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关于孟子的教育主张主要从两方面来体现:
一方面,孟子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孟子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的和谐融洽,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同时他还主张教育要持养节气,“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培养“君子”、“圣贤”、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2.写作题
经典名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的著名讲话,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同时也是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
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7周年,请根据以上资料,创作一首作品,或成联两幅,题目不限,体裁不限!
①〔正宫•六幺遍〕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7周年
作者:绝谷画蝶
(能驱)春雷响,(能入)名人榜。(敢上)九天揽月,(敢向)美帝开枪。歼除祸殃,贤劳祖邦。神机奇略山河壮,担当,东西南北好风光。

②〔正宫•小梁州〕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7周年之中华崛起
作者:绝谷画蝶
抗战八年实可夸,挽救(了)中华。外侮休来铁蹄踏,呼儿打,贼子莫张牙。   
〔幺篇〕嫦娥五号惊东亚,名天下、科学(愈)发达。登月宫,构云厦,(打破)千年神话,雄富了我国家。

附曲谱:
①〔正宫•六幺遍〕又名柳梢月、柳梢青、梅梢月。有两体,一做套数,一作小令。此为小令谱。元人小令格律属正宫。此曲元人只有乔吉作过一首,属正宫,故从之。
谱:平平仄▲,平平厶△。×平×仄,×仄平平△。平平厶平▲,平平厶平△。×平×仄平平去△,平平△,×平×仄仄平平△。
例:乔吉
    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切月四十年。
②〔正宫•小梁州〕小令兼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第一句可为×平×仄仄平平△。
谱:×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厶△,×仄仄平平△。     
〔幺篇〕×平×仄平平厶△,×平×、×仄平平△。×仄×,平平去△,×平×厶,×仄仄平平△。
例:同前                  
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这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则是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4.课外阅读《孟子》全文,体会孟子的思想,更好的运用到当今的生活学习中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8-19 22: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